匯聚鄉村振興的法治力量(聚共識 鼓干勁)
安徽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周世虹委員
做好鄉村法律服務
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民在生產生活中對法律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要著力做好鄉村法律服務工作,聚焦短板、精准施策,在人才引進、機構優化和普法宣傳等方面綜合發力,切實發揮好法治保障作用。
建議加快農村法律人才培養,重點針對農村法律糾紛多發領域,培養適應和滿足農村法律咨詢服務需要的法律人才。可以通過開展專題培訓、與專業院校合作委托培養等形式,提升農村法律人才隊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在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力量下沉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大經費投入和支持力度,引導公共法律資源進一步向農村延伸覆蓋﹔另一方面,要著力提升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機構運轉效能,實現內外銜接、分工配合,做到“接得住、用得上、辦得好”,提升法律服務效果。
(本報記者錢一彬整理)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生龍委員
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有助於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更大程度地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為鄉村振興助力護航。
以自治為基礎,引導鄉村治理重心下移,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在法律規則普適性與鄉村需求特殊性之間尋找結合點,制定符合社情民意的治理規范。
以法治為保障,逐步樹立法律在保護農民權益、維護鄉村秩序、化解矛盾糾紛等方面的權威,促使“三治結合”有法可依、有據可循,運用規則指引鄉村治理實踐,培育村民的法律信仰和規則意識。
以德治為依托,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鄉村道德秩序,發揮道德內在的浸潤、規范、約束作用,培養遵規守矩、崇德尚法的文明鄉風。
(本報記者倪弋整理)
湖北省崇陽縣白霓鎮大市村黨支部書記程桔代表
提升村民守法用法意識
大多數村民遇到問題願意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有法不用”“有法不知如何用”的情況。
用法必須先知法。要讓村民知曉法律規定,樹立法治觀念。農村地區的普法必須結合農村特點,避免流於形式。可以充分利用鄉村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等公共空間開展專題普法,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法律知識,加大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普法力度,提升群眾守法、用法意識。
不僅要幫助村民知法,還要鼓勵村民用法,引導村民運用法律解決矛盾糾紛,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可以利用以案釋法的方式,讓村民看到通過法律手段能解決糾紛、化解矛盾,從而更加直觀地理解法律。同時,行政、司法機關在履行職責時,要依規依法、做好表率,讓村民信法,切實提升執法司法的公信力。
(本報記者金歆整理)
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代表
加強人民調解組織建設
建設法治鄉村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鄉村人民調解組織隊伍建設,推動就地化解矛盾糾紛。近年來,岫雲村在實踐中探索矛盾糾紛調解機制,邀請村裡的退休干部、老黨員及德高望重的老人組成矛盾調解委員會,村裡的老人都很樂意發揮作用,積極參與到鄉村治理中。現在,鄰裡有了糾紛、村民有了矛盾,都能得到調解員的及時調解,避免矛盾升級和激化。岫雲村還制定了村規民約,推動構建和睦的鄰裡關系,減少矛盾糾紛。
建設法治鄉村,基層黨組織重任在肩。農村黨組織應履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進一步強化教育、引領功能,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引導群眾自覺守法護法。同時,要進一步加強鄉村人民調解組織隊伍建設,挑選在村裡有口碑、有威信的人擔任調解員,就地化解矛盾糾紛,做到“小事不出村”,推動建設法治鄉村。
(本報記者孟祥夫整理)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05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