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代表委員熱議鄉村振興

新生活新奮斗 繪就壯美畫卷(經濟新方位·全媒看兩會)

2021年03月07日08: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兩會夜話》
  你好,希望的田野

健全動態監測

穩定增加收入

本報記者  王明峰

截至2020年底,四川省共有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7.77萬戶25.59萬人,全部落實了幫扶措施。四川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降初代表介紹,接下來,將持續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對此,需要做到“三個早”——

早發現。合理確定監測標准,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健全防止返貧大數據監測平台,強化各行業部門信息共享和數據比對,拓寬農戶線上自主申報功能,多層次、多維度、多渠道,及早篩查、預警、發現易返貧致貧人口和風險點。

早干預。嚴格動態監測,把脫貧縣、脫貧村、脫貧人口作為主要監測對象,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及因病因災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等人口,定期監測其“兩不愁三保障”等狀況,及時採取預防性措施。

早幫扶。精准分析返貧致貧風險點,開展分層分類精准幫扶,始終把穩定增加收入作為防止返貧的根本性措施,完善就業幫扶、產業幫扶、社會保障等政策體系,確保易返貧致貧人口享受同等政策,及時消除風險﹔強化定期走訪,對已消除風險的對象,做好跟蹤回訪。

扶上馬送一程

政策不“急剎車”

本報記者  董絲雨 

“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做到扶上馬送一程,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於少數民族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十分必要。”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黃炳峰代表認為,目前少數民族地區群眾收入來源還不穩定,產業發展在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方面比較薄弱。要堅持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幫扶政策不會“急剎車”。

黃炳峰介紹,在線上,縣裡整合人社、醫療、保險等部門大數據資源,及時掌握脫貧情況﹔在線下,繼續發揮好當地鄉鎮干部的幫扶作用,加強入戶,一旦發現有返貧跡象,即通過防返貧基金、提供公益崗位等方式進行幫扶。

此外,環江縣在易地扶貧安置區探索實行后續扶持服務機制,黨建聯抓、產業聯扶、就業聯創、文化聯辦、服務聯動、自治聯建,全力帶動搬遷群眾安居樂業。

黃炳峰建議,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人才的引進力度和本土人才的培養力度,同時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

立足縣域特色

壯大龍頭企業

本報記者  史  哲

對脫貧地區產業要長期培育和支持,促進內生可持續發展。“辣椒、大蒜、冬棗、蓮藕……為滿足村裡企業對原材料的需求,西辛庄村帶動周邊村庄一起流轉土地,種植了多種經濟作物。”河南省濮陽縣西辛庄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代表說,除此之外,村裡還發展了千畝油菜花觀光園、千畝芍藥觀光園、600畝林業生態公園等高效觀光農業項目。

李連成認為,農村產業發展需立足縣域特色農產品,緊跟市場做好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同時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如今,西辛庄村已有各類規模以上企業20余家,農民人均純收入3萬多元。談及村裡下一步發展,李連成表示,“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資等力度,繼續引進現代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另一方面,將通過龍冠休閑食品專業園等孵化平台,培育壯大本土農業龍頭企業、支持特色產業發展。”

“鄉村振興離不開專業人才。”李連成介紹,目前全村技術人才六七十人。接下來,村裡打算吸納更多電商、企業管理、農業技術等領域的專業人才。

易地搬遷幫扶

關注重點人群

本報記者  常  欽

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要搞好后續扶持,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郭文聖委員認為,要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區為重點,扎實做好易地搬遷后續幫扶工作,持續加大就業和產業扶持力度。

郭文聖建議,要持續優化政策、關注重點人群。對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堅持開發式幫扶,加強技能培訓,讓他們能夠依靠雙手勤勞致富。通過產業項目拉動、扶貧車間吸納,以及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等,讓更多脫貧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業。“對就業困難的有勞動能力的群眾,可以根據社區養老、網格化管理等方面需求,創設公益崗位,進行就業援助。”

此外,可以積極與東部用工企業聯系,持續做好有組織勞務輸出工作,積極幫助群眾提高收入。

郭文聖認為,要統籌城鄉就業政策和服務體系,通過優化醫療、子女就學等公共服務,吸引更多人員返鄉,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完善體制機制

動員各方力量

本報記者  倪  弋  竇瀚洋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

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陳萌山委員認為,對脫貧地區要扶上馬送一程,堅持和完善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社會幫扶等制度,並根據形勢和任務變化進行完善。

“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的有效銜接、平穩過渡很重要,要做到靶心不轉、頻道不換。”陳萌山表示,既要大力推廣成熟的經驗舉措,又要不斷創新完善體制機制,組織開展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幫扶和東西部協作,創新幫扶方式,加強鼓勵和支持,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支持脫貧地區鄉村振興。要根據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要求,建立完善面向相對貧困群體的常態化支持和幫扶機制。

社會力量參與幫扶方面,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代表在履職期間曾幫助貧困地區建立村衛生室,補上醫療短板。他認為,作為民營企業,要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找到主攻方向。“在健康扶貧、產業扶貧等基礎上,培育和鍛造長板,圍繞綠色農業、農業產業化、城鄉一體化和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等方面發力。”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07日 02 版)

(責編:李源、趙竹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