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陳雨露:綠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2021年03月07日10:0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7日電 當前,中國綠色金融處在什麼樣的發展階段?碳中和背景下,下一步應該如何更好、更快地推進綠色金融發展?近日,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經多年發展,中國的綠色金融已有良好基礎,發展走在國際前列。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人民銀行初步確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綠色金融發展政策思路,以適應國家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投資結構和人民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深刻變化。

綠色金融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陳雨露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銀行傾力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目前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走在國際第一方陣。

一是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綠色金融立體發展體系,綠色金融在支持綠色發展方面已經展現巨大的潛力。2016年,人民銀行牽頭出台實施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成為全球首個由中央政府部門制定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綜合政策體系和市場環境持續改善,綠色金融在標准制定、激勵機制、環境信息披露、產品創新等領域取得了全面的進展,在推動經濟綠色轉型、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綠色金融改革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有效帶動我國綠色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以來,國務院批准“六省(區)九地”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取得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不僅支持了地方綠色產業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還提升了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業務水平,帶動全國綠色金融市場快速發展。截至2020年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約12萬億元,存量規模世界第一﹔綠色債券存量超過8000億元,居世界第二。同時,我國綠色金融資產質量整體良好,綠色貸款不良率遠低於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綠色債券尚無違約案例。

三是我國已成為全球綠色金融發展的風向標,且擁有了相當大的國際引領力。2016年,中國擔任G20主席國,首次將綠色金融引入G20框架。2016年以來,在我國積極倡導和推動下,綠色金融議題一直是G20峰會的重要議題。今年的G20主席國意大利決定恢復可持續(綠色)金融研究小組,人民銀行將繼續擔任聯合主席。此外,人民銀行參與發起的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NGFS)已擴展至83家正式成員和13家觀察機構,我國還與歐盟等經濟體共同發起可持續金融國際平台(IPSF),促進國際綠色金融標准趨同。目前,我國已穩步推進了1項國際標准、1項國家標准、5項行業標准、4項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標准的制定,這些標准成為全球范圍內規范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重要參考。

“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綠色金融發展政策思路

陳雨露介紹,為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2020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關精神,人民銀行認真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初步確立了 “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綠色金融發展政策思路。

所謂“三大功能”,主要是指充分發揮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市場定價三大功能。一是通過貨幣政策、信貸政策、監管政策、強制披露、綠色評價、行業自律、產品創新等,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源向低碳項目、綠色轉型項目、碳捕集與封存等綠色創新項目傾斜。二是通過氣候風險壓力測試、環境和氣候風險分析、綠色和棕色資產風險權重調整等工具,增強金融體系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三是推動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展碳期貨等衍生產品,通過交易為排碳合理定價。

要發揮好這“三大功能”,陳雨露表示,有必要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體系“五大支柱”。

一是完善綠色金融標准體系。綠色金融標准體系加快構建。人民銀行遵循“國內統一、國際接軌”原則,重點聚焦氣候變化、污染治理和節能減排三大領域,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標准體系。目前,綠色金融統計制度逐步完善,多項綠色金融標准制定取得重大進展,中歐綠色金融標准對照研究工作即將完成,為規范綠色金融業務、確保綠色金融實現商業可持續性、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強化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持續推動金融機構、証券發行人、公共部門分類提升環境信息披露的強制性和規范性。中英金融機構氣候與環境信息披露試點工作不斷推進,試點經驗已具備復制推廣價值。人民銀行組織研發的綠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監管部門與金融機構信息直連,提升了綠色金融業務監管的有效性。

三是逐步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通過綠色金融業績評價、貼息獎補等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增加綠色資產配置、強化環境風險管理,有利於提升金融業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能力。

四是不斷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通過鼓勵產品創新、完善發行制度、規范交易流程、提升透明度,我國目前已形成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下一步將繼續推動產品創新和市場穩健發展。

五是積極拓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空間。在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方面,我國積極利用各類多雙邊平台及合作機制推動綠色金融合作和國際交流,提升了國際社會對我國綠色金融政策、標准、產品、市場的認可和參與程度。

綠色金融發展潛力在拓展

“去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綠色金融發展的角度看,我是比較樂觀的。總體來看,當前國際社會更加關注氣候變化,也更加相信綠色金融能夠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陳雨露表示。

他認為,國際綠色金融合作是多層次的。多邊平台主要有G20、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NGFS)、《“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可持續金融國際平台(IPSF)。人民銀行作為中方代表,是這些平台的主要發起者和引領者。在雙邊平台方面,我國也與英國、法國、德國、新加坡等綠色金融發展前沿國家有著很好的交流與合作。

陳雨露表示,通過參與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和綠色金融的討論越來越多。比如,各國開始集中深入探討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對貨幣政策、金融穩定的影響,如何在投資中更多地引入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如何促進各國環境信息披露,以及如何推動國際綠色標准趨同等等。隨著討論的深入,國際社會的共識在增加,綠色金融發展的潛力也在拓展。

“我國一直以來都是綠色金融發展的堅定支持者和倡導者,在綠色金融發展方面也具備一定的領先優勢。考慮到國際政治經濟領域的一些新變化,以及國際社會對綠色金融更為積極的立場,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的未來是光明的。應該抓住這樣的機遇,利用好現有的優勢,更加積極與各方開展合作,充分挖掘綠色金融發展潛力,助力我國和其他國家共同實現各自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陳雨露說。

(責編:羅知之、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