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脫貧摘帽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劉建軍
2021年03月15日09: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脫貧摘帽后,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充分肯定了脫貧攻堅取得的偉大成就,深刻總結了脫貧攻堅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深刻闡述了脫貧攻堅偉大斗爭鍛造形成的脫貧攻堅精神,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這集中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作為百年大黨接續奮斗、久久為功,帶領人民群眾不斷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崇高追求,極大振奮了中華兒女追夢圓夢的信心和決心,極大激發了億萬人民接續奮斗的士氣和干勁。

  脫貧摘帽具有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困是人類社會的頑疾。反貧困始終是古今中外治國安邦的一件大事。”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作出了關鍵性貢獻,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脫貧群眾生活變化看,脫貧摘帽讓群眾擺脫絕對貧困、走出困難生活,煥發出拼搏奮進的精氣神。黨的十八大以來,平均每年1000多萬人脫貧,貧困人口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2000多萬貧困患者得到分類救治,曾經被病魔困擾的家庭挺起了生活的脊梁。近2000萬貧困群眾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養,2400多萬困難和重度殘疾人拿到了生活和護理補貼。110多萬貧困群眾當上護林員,守護綠水青山,換來了金山銀山。這進一步增強了脫貧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動力。

  從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作用看,實現脫貧摘帽,讓貧困地區一處不落、貧困人口一人不少地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小康社會,對於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經過不懈努力,現行標准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

  從中華民族發展歷史看,脫貧摘帽對於擺脫貧困具有裡程碑意義。中華民族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我們的先人憑借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然而,歷朝歷代都沒能徹底解決絕對貧困問題。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同貧困作斗爭的歷史。擺脫貧困,是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夢想,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我們在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上取得了偉大歷史性成就,這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無疑是一座重要裡程碑。

  從世界范圍看,擺脫貧困一直是困擾全球發展和治理的突出難題。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現行貧困標准計算,我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按照世界銀行國際貧困標准,我國減貧人口佔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放眼世界,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實現幾億人脫貧。中國減貧奇跡,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贊譽,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力量。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脫貧摘帽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

  堅持不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脫貧摘帽不能只是一時的結果,而應是一種可持續的狀態,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相當一部分脫貧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脫貧基礎還比較脆弱,有的遇到風險變故就可能致貧﹔脫貧地區產業普遍搞起來了,但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支撐還不強。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對易返貧致貧人口要加強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對脫貧地區產業要長期培育和支持,促進內生可持續發展。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要搞好后續扶持,多渠道促進就業,強化社會管理,促進社會融入。對脫貧縣要扶上馬送一程,設立過渡期,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要堅持和完善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社會幫扶等制度,並根據形勢和任務變化進行完善。

  持之以恆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堅持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進行了長期艱辛奮斗。”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仍需持之以恆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黨中央決定,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目的在於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過渡期內,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時限,從而確保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

  接續奮斗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在脫貧攻堅戰中,我們集中精銳力量投向脫貧攻堅主戰場,全國累計選派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同近200萬名鄉鎮干部和數百萬村干部一道奮戰在扶貧一線。廣大黨員、干部堅決響應黨中央號召,以熱血赴使命、以行動踐諾言,在脫貧攻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嘔心瀝血、建功立業。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脫貧攻堅,需要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選派一批優秀干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崗位,把鄉村振興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廣闊舞台,對在艱苦地區、關鍵崗位工作表現突出的干部要優先重用,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繼續把幫扶責任扛在肩上,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進一步提高做好“三農”工作的本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開啟新生活、進行新奮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脫貧摘帽只是邁出了第一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這為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開啟新生活、進行新奮斗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因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和農村地區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都發生了變化,需要更加科學合理的目標和戰略引領農村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在新起點上繪就了廣大農村地區發展的新藍圖,為新的奮斗指明了方向。開啟新生活、進行新奮斗,需要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脫貧群眾持續增收,需要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保持現有政策總體穩定、防止返貧的基礎上,著力做好長遠謀劃,強化資金、人才等投入保障,分階段扎實穩步推進,充分調動農村地區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樣才能有效增強內生發展動力,不斷提升內生發展能力,進一步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15日 09 版)

(責編:李源、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