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執著的追求 無私的奉獻(暖聞熱評·致敬脫貧攻堅楷模①)

於  石
2021年03月18日08: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無數人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萬水,他們以熱血赴使命、以行動踐諾言,樹立起崇高的精神豐碑。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文章,和讀者一起銘記這些閃光的名字,凝聚起接續奮進的強大力量。

  ——編  者  

  【人物】“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夏森

  【故事】不久前召開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有這樣一幕:習近平總書記俯下身,為97歲高齡的夏森老人佩挂獎章,整理綬帶。夏森老人激動地要從輪椅上起身,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俯身,微笑著示意她安心坐好,將鮮紅的榮譽証書送到她手中。這是至高的禮遇,也是崇高的禮贊。14歲投身革命、15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工作崗位離休后的夏森,投身脫貧攻堅事業,累計捐出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203.2萬元,用於改善貧困鄉村學校教學條件,並資助182名貧困大學生圓了“大學夢”。

  【點評】

  每次說起學生、學校、教育、脫貧這些話題,老人就會滔滔不絕,講述自己去過的地方、遇到的學生。在她心裡,最牽挂的還是求學的孩子,最關心的還是脫貧的事業。

  “人都是有愛心的,要把它獻出來才算圓滿”。一句朴實的話語,道出了夏森一生不變的追求。從積極投身革命,到專注從事文化教育工作,再到投入脫貧攻堅事業……夏森這一“獻”,可說是貢獻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一顆赤子心、滿腔家國情,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熠熠生輝。當發現一些地方教學環境依然簡陋,當看到有的貧困學生還在輟學邊緣掙扎,夏森毅然為自己的晚年錨定了目標:“不能讓孩子們在教育上吃苦。”因為吃過苦,所以才會對吃不飽、穿不暖有更深感觸﹔因為懂得教育的價值,所以才會更加不遺余力、傾其所有。

  春天播下種子,秋天收獲希望。一封由32名貧困大學生聯名寫給夏森的感謝信裡說道:“我們決心把您的關愛化為一生前行的動力,當下好好學習,學成報效祖國。”濃濃愛國情、拳拳報國志。有人遠赴邊疆教書育人,有人繼續深造學有所成……對資助的學生,夏森一直堅持著自己的育人觀:考上什麼學校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思想道德表現,必須熱愛自己的祖國。因為她知道,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有了這層底色,孩子們才能在更廣闊的人生舞台上擁有立身之本。

  在田間地頭、工廠車間、教室課堂……正是如夏森這般鞠躬盡瘁的身影,書寫了一個個感天動地的故事,成就了一個個志存高遠的夢想。談及多年來的捐助,夏森說,“革命了一輩子,就是希望國家富強,人民能過上好日子”﹔聊起接下來的打算,她表示,“盡自己的全部力量,幫助到每一位寒窗苦讀的學子”。這是一名老黨員的初心,也是一位老前輩的願望。唯有讓奉獻的種子發芽生長,讓家國的情感傳承不息,才是對老人最由衷的報答、最真誠的回饋。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18日 07 版)

(責編:李源、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