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億萬年前“大角怪”首次亮相 中國科學家發現恐龍時代昆虫新物種

2021年03月20日13:5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20日電 (趙竹青)2021年3月,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物種。這種長相怪異的“小怪獸”長著巨大的“角”,和纖細的身體形成巨大反差。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頂級雜志《細胞》旗下子刊iscience上。3月20日起,這枚琥珀將在北京石探記博物館進行免費展覽。

據悉,這也是人類目前發現的觸角比例最大的一類昆虫,被科學家稱為“大角蝽”。蝽就是人們俗稱的“臭大姐”。此次發現的大角蝽是首個具有極為夸張的葉狀觸角的古生蝽類,也是緣蝽科中最早的有關葉狀觸角的記錄。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南開大學博士杜寶潔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陳睿,通訊作者是南開大學教授肖金花、黃大衛。本研究中的琥珀來自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琥珀的形成年代為白堊紀中期(約9900萬年前)。該大角蝽具有極為夸張的葉狀擴展觸角。這一發現表明,緣蝽科物種的觸角擴張至少起源於9900萬年前,並對化學通訊行為、防御行為和性選擇行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琥珀整體照。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本研究中的緣蝽若虫“武氏大角蝽”,是以標本的提供者武力靜女士的姓氏命名的。杜寶潔說,當剛拿到標本時,感到非常興奮,因為保存於化石和琥珀中的特化特征極為罕見。武氏大角蝽夸張而精美的多節葉狀擴展觸角前所未有,表明部分半翅目昆虫在白堊紀中期擁有華麗的外觀,並已經建立了敏感、精細的感覺系統。

那麼,如此奇異的觸角相比於半翅目昆虫的普通棒狀觸角有哪些優勢呢?陳睿注意到,該緣蝽若虫強烈擴展的觸角面無疑顯著增加了其表面積,可接收更多的化學信號,增強對潛在寄主植物和周圍環境的感覺功能。除此之外,夸張的形態特征還可能在對配偶的定位和吸引中發揮作用,因為通常隻有強壯的雄性才能支撐這麼大的觸角,這也為雌性尋找優質雄性提供了重要的視覺信號。

現生緣蝽生態照。受訪者供圖

參與了此項研究的石探記生物學研究中心劉曄表示,此次分析的是一枚若虫標本,如果未來找到成虫,觸角可能更大,擴張可能更顯著。研究團隊會繼續搜索,希望可以找到成虫個體,進一步驗証這一特化特征的起源及其相關功能的假設。

(責編:趙竹青、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