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來了

2021年03月24日11:5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24日電 (記者李源)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為落實中央一號文件關於打好種業翻身仗部署,日前,農業農村部正式印發《關於開展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及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總體方案(2021—2023年),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農作物、畜禽、水產種質資源普查。農業農村部負責人介紹,這次普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技術要求最高、參與人員最多的一次普查。

計劃用三年時間實現三方面全覆蓋

當前,種業之爭本質是科技之爭,焦點是資源之爭。誰佔有了更多種質資源,誰就掌握了選育品種的優勢,誰就具備了種業競爭的主動權。我國是種質資源大國,但還不是種質資源強國,許多種源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重要原因就是優異種質資源儲備不足,精准鑒定挖掘不夠。要打好種業翻身仗,實現種源自主可控,必須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當務之急是要開展資源普查,摸清資源家底,開展搶救性收集保存,為打好種業翻身仗奠定種質基礎。

據介紹,本次普查計劃用3年時間(2021-2023年)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實現對全國2323個農業縣(市、區)的全覆蓋﹔啟動並完成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實現對全國所有行政村的全覆蓋﹔啟動並完成第一次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實現對全國所有養殖場(戶)主要養殖種類的全覆蓋。通過此次普查,摸清全國種質資源種類、數量、分布、主要性狀等家底,明晰演變趨勢,發布種質資源狀況報告,有效收集和保護珍稀、瀕危、特有資源,實現應收盡收、應保盡保。

首次開展全國水產種質資源普查

改革開放以來,在“以養為主”的發展方針指引下,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2019年的水產養殖總產量超過5000萬噸,佔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達78%以上,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養殖總量超過捕撈總量的主要漁業國家。但此前,除育種研究進行的零星種質調查收集外,還沒有對水產養殖種質資源進行過全國性普查。

對此,農業農村部負責人介紹,水產種質資源是推動水產養殖業高質量發展的必備物質基礎,此次全國水產種質資源普查是首次,主要完成3項重點任務——

第一,開展基本情況普查。對分布在全國的魚、蝦蟹、貝、藻、棘皮、兩棲爬行等水產養殖種質資源進行普查,摸清資源種類、群體數量、區域分布、保護利用等情況,實現原種、地方品系、新品種和引進種全覆蓋。

第二,開展重點調查與收集保護。依托有關專業機構開展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的特征特性測定、遺傳多樣性評價等重點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採取活體和遺傳材料保護相結合的方式,活體資源納入原良種場、保種區保護,相關遺傳材料提交國家種質庫保存。

第三,建立資源數據庫和發布資源名錄。建立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數據庫,納入全國統一的農業種質資源數據庫平台﹔編寫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系統普查報告、資源狀況報告,發布國家水產養殖種質資源名錄。 

青藏高原區域和邊遠山區為畜禽遺傳資源普查重點

據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分別於1979-1983年、2006-2009年開展了兩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基本掌握了除青藏高原區域以外的大部分地區畜禽遺傳資源情況。農業農村部負責人指出,與前兩次調查相比,第三次普查有以下五個特點——

第一,區域全覆蓋。凡是有畜禽和蜂、蠶遺傳資源分布的區域實現全覆蓋,將以前未覆蓋到的青藏高原區域和邊遠山區作為重點,共計2300余個縣(旗、區)。其中,青藏高原區域和邊遠山區最有可能發現新遺傳資源,是這次普查的重點區域。

第二,對象更明確。這次普查包括了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豬、牛、羊、雞、鴨、鵝等17種傳統畜禽和梅花鹿、馬鹿、水貂、銀狐、貉等16種特種畜禽,也包括了適用《畜牧法》管理的蜂和蠶遺傳資源。所有的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和引進品種都納入普查對象。

第三,內容更深入。這次普查除了繼續注重畜禽遺傳資源的分布區域、群體數量、體型外貌、生產性能等傳統指標參數外,還有兩個亮點,一是在分子水平上收集整理有關遺傳信息,推動建立畜禽品種DNA特征庫﹔二是依靠畜禽保種單位和養殖場戶全面系統開展生產性能測定,確保數據准確、可靠。

第四,手段更先進。針對本次普查,農業農村部專門研發了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信息系統和數據庫,開發了PC終端軟件和移動終端APP,普查數據可以即查即報,全部納入數據庫,實現動態監測和監督管理的信息化,將大大提高普查工作效率。

第五,保護更及時。此次普查同步啟動搶救性收集保護工作,加大對瀕危、珍貴、稀有資源的保護力度,對新發現的遺傳資源,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將按規定及時進行鑒定評估,最終實現應收盡收,應保盡保。 

本輪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預期成果體現為“321”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介紹,農業農村部組織制訂並印發了《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工作總體方案》及農作物、畜禽、水產三個分物種的具體實施方案,重點強調結果導向,為打好種業翻身仗夯實資源基礎。預期成果概括起來直接體現為“321”,即發布“三份報告”、保護“兩類資源”、建立“一個大數據平台”:

發布“三份報告”指的是將發布國家農作物、畜禽、水產資源狀況報告,包括我國農作物、畜禽、水產種質資源家底,以及近幾十年的消長變化,這是今后制定保護利用政策的根本依據。

保護“兩類資源”指的是將搶救性收集一批珍貴、稀有、瀕危資源,發現鑒定評估一批特色優質高效的新資源,屆時我國資源保存總量將位居世界前列,這是今后實現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財富。

建立“一個大數據平台”指將健全國家農業種質資源數據庫,構建全國統一的農業種質資源大數據平台,這是今后實現農業種質資源高效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支撐。 

據了解,近期,農業農村部還將組織開展普查技術培訓、印發相關技術手冊,確保普查工作順利開展。

(責編:李源、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