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被問戀愛經歷、酒量佳者優先、要求生辰八字相配——

奇葩招聘緣何難禁?

2021年03月28日08:39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奇葩招聘緣何難禁?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 即將於3月29日出版的2021年第13期《瞭望》新聞周刊刊發了記者鄔慧穎、陳毓珊採寫的文章《奇葩招聘緣何難禁》。摘要如下:

  日前,一則求職者應聘某公司人事崗位,被要求填寫戀愛經歷與時長的新聞引發關注。記者調查發現,時值“金三銀四”招聘高峰,不少求職者遇到過“奇葩”招聘條件,一些招聘單位設置不合理門檻,在監管盲區打擦邊球,侵犯求職者合法權益。

  ——面試成隱私公開會。一些受訪應聘者表示,自己在面試時被問到過“父母從事什麼職業”“能接受幾年不結婚生子”等問題。對一些招聘方來說,詢問“結婚”“伴侶”等隱私問題已成常規操作。

  ——崗位要求無端加碼。在一些招聘方眼裡,當前用人市場僧多粥少,崗位要求因而層層加碼:能接受加班者、酒量佳者優先﹔文案崗能歌善舞者優先﹔市場營銷崗位,寫文案、培訓、演講等“十八般武藝”必須樣樣精通。

  ——應聘需求與實際工作脫節。設計師必須為處女座、業務員不要雙魚座﹔秘書必須要與負責人生辰八字相配……多位受訪求職者說,部分招聘單位打著綜合考慮的旗號,模糊招聘自主權的界限,背后是各種或直白或隱形的就業歧視。

  記者採訪發現,在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背景下,當遭遇超越邊界的招聘條件時,求職者普遍有不被尊重甚至“受到侵犯”的感受,但往往不會當即表達不滿或是向勞動部門反映。

  相較而言,招聘單位則容易出現過分強調企業利益、忽視應聘者合法權益的傾向。

  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研究員劉成良說,招聘是雙向選擇的過程,人才的核心品質在於能力和品德,而非外在“標簽”。招聘中的奇葩要求,既損害了求職者權益,也有損企業形象。

  受訪業內人士建議,招聘時少一分套路,多一份真誠,在全社會樹立尊重人才、平等就業的良好氛圍,構建平等和諧的雇佣環境。

  此外,奇葩招聘背后隱藏的是求職者權益難保障的法理問題。比如,招聘條件涉及求職者的婚戀、生育等與崗位勝任能力無關的問題,存在暴露個人隱私、損害婦女權益等問題。

  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顏三忠說,當前相關法律法規中,對就業歧視的認定標准、就業歧視受害人救助途徑等內容仍待細化、明確。

  受訪專家建議,勞動監察部門應及時干預,採取談話、對話、函詢等方式,督促用人單位限期糾正並進行曝光,提高違法成本。上級行業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應鼓勵引導用人單位加強自律,規范人才招聘程序。

  部分受訪求職者呼吁,勞動監察部門下沉服務、設置廣泛便捷的問題投訴與反饋渠道,並加強對就業市場輿情監測,及時發現並干預其中不合理、不合規、不合法的問題。

(責編:楊迪、張文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