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窮帽子后,廣西賀州——
拓寬新路子 奔向好日子
群山綿延,樹木叢生。廣西賀州市平桂區鵝塘鎮槽碓村坐落在大桂山之中。作為賀州6個土瑤聚居深度貧困村之一,過去這裡出行難、發展難、吃水難、用電難……2015年底,槽碓村的貧困發生率仍高達57.47%。
槽碓村第一書記陀東告訴記者,實施脫貧攻堅以來,各級政府部門聚合力量幫扶。現在,村裡的水、電、路等困難一一得到解決。2019年底,槽碓村順利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賀州市委書記林冠說,賀州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十三五”以來,賀州市所轄的5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28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31.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甩掉“窮帽子”。
“以前,要出去趕集,早上5點就要出門了,就算走得快,回到家也得晚上9點了。”槽碓村的村民盤木轉說,現在,一條條通往村外的水泥路修通,去鎮上騎摩托車30多分鐘就能到了。
路通,脫貧之路才能通。目前,賀州市707個建制村已全部通硬化路,貧困地區的出行問題得到極大改善。
“以前住在茅草屋裡,四面透風,一到冬天就冷得受不了。”如今坐在明亮的客廳裡,提起以前的生活,盤春貴仍記憶猶新。他從賀州市6個土瑤聚居深度貧困村之一的金竹村搬出來已有兩年多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幫扶下,他們一家四口認購了平桂區老鄉家園的一套新房子。
據了解,賀州市25個扶貧搬遷安置點的配套基礎設施已全部完善到位,小區內道路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部完成,建成公共活動場所17個,地下停車場10個,配套車位6300多個。同時,賀州認真做好產業發展規劃和創業就業專項規劃:對毗鄰農村的安置點,引導和扶持中心村和鄉鎮安置點的搬遷群眾參與當地產業發展﹔對城區、園區的安置點,則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滿足群眾就業需求。
“我去年種了3畝茭白,獲得兩萬多元的收入,今年種植5畝,預計收入至少能翻一番。”賀州市平桂區沙田鎮新民村村民馮轉妹說。
沙田鎮新民村是平桂區6個土瑤聚居深度貧困村之一。2017年起,該村憑借高寒的地理位置和優質的水資源成功種植茭白100多畝,種植第一年就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平桂區出台扶持政策,貧困戶每種植1畝茭白獲得扶持補助資金500元。截至去年底,全村已發展茭白產業900畝,每畝茭白效益在5000元以上。”廣西地礦局駐新民村第一書記韋連軍說。
產業扶貧,因地制宜是關鍵。鐘山縣公安鎮荷塘村大力發展旅游產業,駐村第一書記陳信錫說,去年村裡僅靠百裡水墨畫廊景區停車場項目分紅,就增加收入8萬多元。如今,荷塘村又盤活了1.8公頃集體建設用地,建設集藝術創作、休閑美食、民宿為一體的荷塘月景藝術創作長廊項目。
截至2020年底,賀州全市縣級特色產業貧困戶覆蓋率達到了96.28%,全市281個貧困村均實現有新型經營主體(產業基地)覆蓋,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
林冠介紹,下一步,賀州市將圍繞特色種植業、現代養殖業、生態林產業、農業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五大重點產業,著力培育茶業、果蔬、生鮮三個“百億元”產業,推動農業與文化、旅游、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小農戶融入農業產業鏈、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全力推動脫貧摘帽地區走向全面振興、共同富裕。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31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