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起訴涉嫌網絡犯罪14.2萬人

據最高檢4月7日消息,2020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涉嫌網絡犯罪(含利用網絡和利用電信實施的犯罪及其上下游關聯犯罪)14.2萬人,同比上升47.9%,有力維護了網絡秩序。
四分之一網絡詐騙
在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后“精准出手”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網絡詐騙、網絡賭博成為網絡犯罪主要類型。隨機詐騙與精准詐騙相互交織,冒充公檢法人員詐騙、交友詐騙、退款詐騙、信用卡貸款提額詐騙、刷單詐騙等較為突出。為賭博網站“洗白”資金的“跑分平台”、非法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流氓軟件”、擾亂網絡市場秩序的“惡意刷單”等案件層出不窮。
最高檢方面提到,黑灰產業生態圈逐步發展形成、公民個人信息成為網絡犯罪中的關鍵要素。
據悉,規模龐大的地下黑灰產業密切配合,為網絡犯罪持續“輸血供糧”,成為該類犯罪多發高發的重要原因。往往形成較為固定的犯罪利益鏈條:上游為網絡犯罪團伙提供技術工具、收集個人信息等﹔中游實施詐騙或開設賭場等網絡犯罪﹔下游利用支付通道“洗白”資金。2020年,檢察機關共起訴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犯罪1.47萬人。數據顯示,有四分之一的網絡詐騙是在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后“精准出手”,有針對性實施犯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已成為網絡犯罪黑灰產業的關鍵環節。2020年,檢察機關依法起訴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6033人。
利用暗網或境外通訊軟件
實施網絡犯罪案件同比增70%
據悉,網絡犯罪逐漸告別“單兵作戰”模式,依附於網絡黑灰產業,更多以團伙或集團形式作案。參加犯罪團伙甚至更大規模犯罪集團的網絡犯罪嫌疑人,佔犯罪總人數的83%。
有的犯罪分子為逃避監管打擊,將犯罪窩點、通訊工具等向境外轉移,有目的性地針對我國公民實施跨境網絡犯罪,網絡犯罪中跨境實施的佔13%。暗網和境外通訊軟件在網絡犯罪中的應用明顯增多,2020年檢察機關辦理利用暗網或境外通訊軟件實施的網絡犯罪案件同比增長近70%,出境實施網絡犯罪的人數超過上一年的2倍。此外,一些老年人對層出不窮的技術手段掌握不熟、認識不足,容易被犯罪分子乘虛而入﹔還有不少年輕人,因生活閱歷不足、經濟能力有限、防范意識不強,也容易成為犯罪分子的侵害對象。
檢察機關積極參與“斷卡”行動
整治非法開辦販賣電話卡、銀行卡
各地檢察機關對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網絡犯罪保持嚴懲態勢。
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等持續多發高發態勢,積極參與打擊整治非法開辦販賣電話卡、銀行卡的“斷卡”專項行動,打擊治理跨境賭博專項行動等﹔針對假借“創新”名義在網絡上實施的金融犯罪,穿透網絡技術表象,實施精准打擊,防范金融風險﹔針對網絡誹謗等嚴重擾亂網絡社會公共秩序行為,建議公安機關對“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案”立案偵查,自訴轉公訴﹔針對網絡黑灰產業鏈條長、分工細等特征,突出打擊重點,深挖上下游關聯犯罪,有力斬斷犯罪利益鏈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3月份CPI、PPI即將公布 機構預測CPI或由負轉正
- 人民網北京4月8日電 (楊曦)國家統計局將於明日公布2021年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月度報告和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月度報告。近日,多家機構發布宏觀研究報告,對3月份CPI、PPI進行了預測。…
- 《2020年大氣環境氣象公報》:全國大氣環境繼續改善 霾日數繼續下降
- 人民網北京4月8日電 (記者余璐)近日,中國氣象局發布的《2020年大氣環境氣象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2020年氣象條件有利PM2.5和臭氧濃度的下降,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期間大氣環境持續改善,霾日數繼續下降,全國平均霾日數24.2天,比2019年減少1.5天,比2017年減少3.3天。 記者梳理《公報》發現,據氣象觀測、衛星遙感與環境監測分析,2020年全國大氣環境繼續改善,在霾日數方面,京津冀、汾渭平原、長三角、珠三角2020年平均霾日數分別為38.5天、44.0天、26.5天、2.0天,比2019年減少6.7天、7.6天、7.5天、1.1天,比2017年減少17.9天、30.0天、26.8天、4.3天。…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