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大灣區·小故事】從2小時到20分鐘——深中通道,縮短的何止是時間

“大灣區大未來·人民日報前方報道組” 李申
2021年04月17日11:4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內伶仃洋吹來潮濕的海風,巨大的鋼筋架構穩穩立在海面上,海中央“叮叮咣咣”的聲音夾雜著輪船的轟鳴向岸邊傳來。

“自2016年12月開工至今,深中通道已經建設了快5個年頭了。”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宋神友說,“目前,沉管隧道已完成8個管節沉放對接,東、西人工島也正在建設中。”

內伶仃洋裡,深中通道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人民網 李申攝

深中通道路線全長約24公裡,集“隧、島、橋、水下互通”於一體,是國家“十三五”重大工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關鍵交通樞紐工程。建成后,將成為連接“深莞惠”與“珠中江”兩大經濟圈的公路直連通道。

“這條道不僅有一座主跨伶仃航道的懸索橋、全長6845米的海中隧道,還包括正在建設的東人工島、西人工島、機場樞紐互通立交等。項目採用設計速度100公裡/小時的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准,設計使用壽命100年。”宋神友介紹。

從地圖上看,內伶仃洋可以看作一個三角形海域,上有南沙大橋、虎門大橋,“底邊”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而深中通道則是這個三角形的“中位線”,項目建成通車后,從深圳到中山的車程將從目前的2小時縮短至20分鐘左右。

根據規劃,深中通道將向東連接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和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向西連接中山翠亨新區,進而通達珠海、佛山、江門等地市。

“項目的建設對於推進珠三角東西兩岸產業互聯互通,各類要素高效配置,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融合發展,助推廣東經濟轉型、城市轉型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宋神友說。

一直以來,城市中心城區首位度不高、創新資源缺乏等問題,制約了中山高質量發展,成為中山亟待破解的困境。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為中山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近年來,中山直面挑戰,強化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用地保障,立足長遠發展,高水平、高標准建設重大功能平台,重點打造三大核心平台。

三大核心平台其中之一,就是深中通道直接連接的中山翠亨新區。據介紹,翠亨新區總規劃面積230平方公裡,將依托原有產業基礎和已引進的深中科技產業園、哈工大人工智能裝備產業和創新平台等,著力生物醫藥、現代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現代服務業。

“未來,翠亨新區將積極對接深圳等重點城市優質科技、產業和創新資源,落地建設中山科技大學等,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打造中山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該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總經濟師梁兆華說。

“中山正搶抓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實施環灣布局、向東發展戰略,積極參與灣區各城市的分工,打造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灣區城市。”中山市長危偉漢說。“深中通道2024年通車后,深中一體化、同城化發展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在灣區時代,中山將一以貫之地堅持擴大對外開放,責無旁貸服務企業,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責編:初梓瑞、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