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首個A級車展如期舉辦

4月19日,以“擁抱變化”為主題的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拉開大幕,共吸引1000余家企業參展,展出總面積達到36萬平方米。作為中國四大車展之一,本屆上海車展也是今年全球第一個如期舉辦的A級車展,成為引領全球汽車行業技術和市場趨勢的風向標。
智能化浪潮之下,開放合作成為本屆車展的主旋律。多家車企紛紛公布與華為、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合作計劃和成果,甚至曝光自動駕駛車型量產時間表,帶來不一樣的科技氣息。與此同時,恆馳、智己、嵐圖等多個新能源領域的新面孔首次亮相車展,高端化成為與電動化並行的造車新趨勢。
傳統車企牽手互聯網
去年以來,隨著多家科技公司在城區開放道路展開L4級別自動駕駛測試,自動駕駛在智能化領域熱度飆升。今年的上海車展上,新車不再是唯一的主角。作為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幕后供應商,華為、騰訊等互聯網巨頭都刷足了存在感。
“廣汽集團和華為公司合作共同開發L4級自動駕駛汽車,計劃於2024年量產。”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在上海車展上透露的時間表,為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
據介紹,廣汽集團目前已和騰訊、華為、科大訊飛、珠江投管等多家科技型企業締結戰略合作關系。其中,與騰訊自2017年達成的戰略合作再次升級,並於車展揭幕當天簽署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北汽新能源的極狐品牌在上市全新車型阿爾法S的同時,還公布了搭載華為最新自動駕駛技術的路測視頻。據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透露,目前該技術水平已經能實現市區內1000公裡的無干預自動駕駛。
今年3月,本田率先在全球發布了L3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在量產車上進行搭載應用﹔4月16日,本田中國宣布與中國無人駕駛公司AutoX合作啟動公開道路L4級別自動駕駛測試。據悉,AutoX目前已經在上海、武漢等高人口密度城市落地了大規模RoboTaxi公開示范應用,公眾可通過App隨時呼叫配備安全員的自動駕駛出租車。
多家新面孔首次登台
本屆上海車展,國內外各大老牌車企共同現身的同時,許多造車新面孔也完成車展首秀。
恆大集團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恆馳首次亮相車展,就帶來全系9款車型,覆蓋轎車、SUV、MPV等車型,A級到D級全級別。據介紹,其全系列純電動產品線可覆蓋全球95%的豪華車細分市場,成為目前產品線最豐富的電動車品牌。
據恆大汽車常務副總裁戴雷介紹,恆馳全系車型最高綜合續航都達到700公裡,部分車型超過800公裡。其中旗艦車型恆馳1是全球首款純電D級旗艦轎車,比肩奔馳S級、賓利等超豪華品牌車型。
作為上汽和阿裡強強聯手推出的智能電動品牌,智己自誕生就備受關注。此次車展,智己汽車首次亮相,並正式發布了智己L7的預售車型,直接瞄准高端豪華車市場。該車型配備行業領先的視覺感知解決方案,可以實現根據導航規劃,自動完成停車場泊出、城市道路及高速道路領航等,預計明年一季度交付。
東風汽車的全新高端品牌嵐圖同樣首次亮相車展,並發布首款量產車型嵐圖FREE的增程電動版和純電版。別克品牌也在本屆車展上全新發布面向未來的2025規劃,旗下多個子品牌已經初具雛形。據別克方面透露,未來將重點打造艾維亞高端子品牌、“微藍”新能源子品牌和GS潮流運動車系,通過品牌細分為消費者帶來更加智能化和個性化的多元選擇。
新車型純電動繼續“唱主角”
隨著電氣化這一大趨勢到來,在本次上海車展亮相或首發的車型中,純電動成為當之無愧的主角之一,近四成展車均為純電動車型,佔比比往年大幅提高。特斯拉首次攜“中國家族”參展,主要展示中國制造的兩款主力車型Model 3和Model Y。
國內造車新勢力也紛紛亮出最新車型。蔚來的首款轎車ET7在本屆車展上首秀,並首次公開實車內飾。據悉,ET7搭載蔚來最新的自動駕駛技術NAD,將逐步實現高速、城區、停車、加電等場景下點到點自動駕駛。
小鵬汽車旗下第三款產品小鵬P5在車展上正式開啟預訂,並計劃將在今年四季度交付。威馬在車展前夕發售的最新車型W6在車展上完成首次交付,其晒出的預訂發售成績單顯示:發售50小時,訂單超6000台。
從本屆車展新車發布情況來看,純電動車也已經不再是造車新勢力的專屬,北汽、廣汽等國內外傳統車企的電動化轉型成果紛紛落地,別克、日產等品牌也紛紛公布了電動化路線圖。
別克在全球首發品牌戰略車型全新別克昂科威Plus艾維亞和全新別克威朗Pro及威朗Pro GS的同時,透露了未來將在新能源領域展開大規模布局,將同步引入通用汽車Ultium平台,並在2025年前推出5款以上全新電動車。
日產汽車同樣在發布全新一代奇駿SUV的同時,公布了電動化路線圖。據悉,日產汽車計劃到2025年向中國市場導入9款電驅化車型,其中包括旗下最新的純電動跨界SUV車型日產Ariya,這也是日產汽車中國電驅化戰略的核心車型。“中國立於未來移動出行發展的最前沿,日產汽車已經做好准備投入其中。”據日產汽車公司首席運營官古普塔介紹,旗下純電動車型日產聆風全球累計銷量目前已經超過50萬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