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數字經濟

華為徐文偉:未來十年面臨9大技術挑戰

2021年04月21日08:5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在2021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發布了邁向智能世界2030的九大技術挑戰與研究方向,呼吁產學研精誠合作,以開放包容、協同創新的機制,匯集全人類的智慧和創新能力,滿足人類發展的需求以及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發表主題演講

  人口與能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兩大主題

  聯合國報告顯示,到2030年,全球將有86億人口,65歲以上的人超過12%,25歲以下的人口比例持續下降。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不足,成為社會發展的挑戰。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希望活得好,活得長,走的安。

  徐文偉說,全球能源消耗正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長。報告顯示,自18世紀以來,人類能源消耗增長了22倍,其中化石能源佔比高達85%,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低碳化、電氣化、智能化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徐文偉預測,2030年,可再生能源佔比超過50%﹔電氣出行將成為主力,電動汽車銷量佔比超過50%﹔AI將改變一切,家用智能機器人使用率超過18%。ICT 技術在未來十年內,有潛力通過賦能其他行業,幫助減排全球碳排放的20%。

  同時,我們對未來又充滿著期待,不斷的突破極限。

  我們希望,擺脫身體的限制,提升感知能力。雖然手機現在已經達到100倍變焦,但是,離生物界的差距巨大。如蜘蛛,在物體輪廓和運動計算上遠遠超越人眼。那麼,能否學習蜘蛛的眼睛?我們就可以制造出滿足自動駕駛需求的更好的攝像頭。

  我們希望,超越生物的智慧,發展新型計算。現在人工智能廣泛應用,但是深度神經網絡訓練困難,功耗大,有時卻比不過螞蟻。螞蟻用0.2毫瓦的功耗,就可以做很多事,包括筑巢,交朋友,甚至打架和養蚜虫等,我們是否可以深入學習和借鑒生物的運作方式,從實現簡單的智能開始發展。

  我們希望,跨越空間的障礙,實現身臨其境。當前5G通信,遠遠滿足不了身臨其境的交流訴求,我們要發展更快更低時延的網絡,支撐真人級全息通信。

  我們希望,拓展認知的極限,開發介觀器件。科學家使用計算的方法,實現分子、原子層面的設計與組裝,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大幅提升芯片、器件的性能。

  從世界構成的三要素,理解未來的挑戰與方向

  物質、能量、信息是世界構成的三要素,是我們把握未來挑戰和方向的出發點。物質是本源的存在,能源是運動的存在,信息是聯系的存在。

  下一個十年,聯接數量將達到千億級,寬帶速度每人將達到10Gbps,算力實現100倍提升、存儲能力實現100倍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將超過50%。圍繞信息和能量的產生、傳送、處理和使用,技術需要不斷演進。

  基於這些預測與假設,接下來我將談談未來十年的挑戰和發展方向。

  其中的挑戰包括:定義5.5G,支撐未來千億規模的多樣性聯接﹔在納米尺度上駕馭光、實現光纖容量指數級增長﹔走向產業互聯,網絡協議必須優化﹔通用算力遠遠跟不上智能世界的需求,必須打造超級算力﹔從海量多模態的數據中高效地進行知識提取,實現行業AI的關鍵突破﹔突破馮諾依曼限制,構建百倍密度增長的新型存儲﹔將計算與感知結合,實現多模交互的超現實體驗﹔通過連續性的健康監測實現主動健康管理﹔構建智慧能源互聯網,實現綠色發電、綠色儲電和綠色用電等。

  以開放包容、協同創新的機制,跨越挑戰

  為了滿足人類發展的需求以及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我們需要匯集全人類的智慧和創新能力,必須以開放包容、協同創新的機制,跨越挑戰。工業界必須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緊密合作,用工業界的挑戰和世界級難題牽引科學研究方向。

  想象未來靠科幻,創見未來靠科技。必須把工業界的問題、學術界的思想、風險資本的信念,整合起來,協同創新,共同打造智能世界2030。

(責編:趙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