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導致顯卡之后硬盤也缺貨漲價
虛擬幣擠佔實體資源太浪費
一張官方指導價不到四千元的顯卡,如今要花一萬元才能將其收入囊中。比特幣行情看好,推動電腦顯卡價格水漲船高,甚至出現“一卡難求”的局面。近期一種名為奇亞幣的虛擬貨幣又讓硬盤成了搶手的“硬通貨”,出現缺貨漲價的勢頭。
“普通的電腦玩家太難了!”硬件價格輪番暴漲,讓喜歡自己攢電腦的網友、需要高端配置的游戲玩家,乃至專業實驗室的科研人員都陷入無奈境地——買,太貴﹔不買,等待降價遙遙無期。硬件消耗加上電力成本,虛擬貨幣造成的實體資源浪費讓人嘆息。
價格暴漲 半年翻了兩番
“上個月我還在吐槽閑魚上賣一萬太夸張,現在得了,漲到接近一萬七。今年攢機無望。”想攢一台配置稍高的電腦提升游戲體驗,卻卡在了居高不下的顯卡價格上,這是玩家小路萬萬沒想到的事。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顯卡價格就一路飆升,今年更是貴出新高度。以英偉達去年10月發售的RTX3080顯卡為例,官網價格為5499元,而今年1月,相應顯卡產品的批發價就已經漲到8000元以上,3月新卡全面缺貨,二手價格漲到1.2萬元﹔進入4月,1.7萬元的價格已是常態。
顯卡漲價一波未平,硬盤漲價一波又起。記者在主流電商平台查詢看到,傳統品牌希捷和西部數據6T及以上的企業級硬盤基本都處於無貨狀態,二手平台則有不少人高價出售。原價約1200元的8T企業盤,幾天就漲到了近3000元。“要買快買,再轉一圈就不是這個價了。”線下賣場的硬盤價格一會兒一個樣,已經顯露出瘋狂上漲的態勢。
“挖礦”風靡 硬件供不應求
在台式機式微的背景下,硬件價格如此暴漲令很多消費者不解。漲價背后的始作俑者,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風靡。
“顯卡的主要作用就是挖礦。”互聯網從業者田羽解釋,所謂“挖礦”,其實就是賺取數字貨幣的一個俗稱。簡單來說,“開採”比特幣就像是求解一道數學題,最先算出的才能獲得相應獎勵,這個求解並驗証的過程就是“挖礦”。因為這個計算的復雜度較低且相當重復,顯卡比起中央處理器更加適合。“幣價深刻影響了顯卡的供需,而且短期看來,芯片廠商也缺乏大量供貨的能力。”
硬盤價格的上漲則源於一種名為奇亞(Chia)幣的虛擬貨幣。
3月19日,奇亞幣上線並開放“挖礦”功能。與多數使用算力“挖礦”的加密貨幣不同,奇亞幣更依賴硬盤空間。“礦工”的收益與硬盤存儲空間成正比,硬盤空間越大,挖礦效率越高。隨著奇亞幣的爆火,硬盤需求量上漲,硬盤價格全線升高,其中重災區就是最適合挖礦的6T及以上的企業盤。
企業級硬盤缺貨的情況下,一些人退而求其次購買監控級硬盤,帶熱相關市場。機械硬盤的缺貨也帶動固態硬盤價格上漲,普通固態硬盤普遍上漲一兩百元。
收益成疑 浪費巨大資源
“現在普通消費者無法以正常、低廉的價格購買到相關產品﹔同時,該問題也已經導致所有需要購買計算機顯卡的各級別各專業實驗室的科研經費發生大規模浪費。”在國家市場監督總局網站上,不少消費者留言投訴。
然而,這一市場供需導致的漲價潮,監管部門卻無從插手。市場監管總局明確表示,顯卡價格屬於市場調節價,經營者可以自主制定價格,實行明碼標價。如果經營者實施的價外加價未予事先告知或者標明,才涉嫌價格違法行為。
對實體資源的巨大浪費,讓“挖礦”行為廣受詬病。
國外研究人員公布的比特幣耗電指數顯示,比特幣挖礦的年耗電量大約是121.36太瓦時(1太瓦時為10億度電),這一數字已經超過非洲12個國家全年的耗電量。為此,奇亞幣的創辦者提出打造更環保的虛擬貨幣體系,利用閑置硬盤空間進行“綠色”挖礦。然而,頗為諷刺的是,由於有利可圖,奇亞幣上線后“礦工”大肆購買硬盤,代理商和經銷商囤積居奇,進一步推高價格。
大量顯卡及硬盤被消耗,是否能帶來預期的收益?千門資產投研總監宣繼游表示,“挖礦”絕對不適合普通投資者。央行等七部委已明確表示,數字代幣發行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
業內介紹,如今比特幣“挖礦”早已集團化,而且,按照規則目前出幣的效率已經是過去的25%左右,這意味著挖礦難度持續上升,普通人很難有機會獲得預期盈利。此外,目前尚沒有一個對數字貨幣價值評估的理論支撐,一旦幣價崩盤,投資者將血本無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