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版權領域出現新客體新課題 先進技術助力司法保護

2021年04月25日17:2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新技術本身就是著作權保護客體,而且人工智能生成物未來可能會成為著作權保護的新客體。”“司法在知識產權保護中具有主導作用。”“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要應用新技術、構筑新平台,構建大保護格局,強化全鏈條保護。”當前,版權保護領域既出現了“新客體”,也產生了“新課題”。

第21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前夕,人民網研究院版權保護新技術研究中心舉行“增強版權意識,激發創新動能”主題研討會,司法界、學術界、影視界、傳媒界、互聯網界、版權產業界專家聚焦解決版權保護存在的突出問題,為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言獻策。

先進技術助力司法保護,知識產權賦能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30周年,新修訂的《著作權法》將於6月1日起施行。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需要,是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也是各行各業良性發展的需要。”

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在致辭中表示,“保護知識產權的目的是激勵創新,服務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

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2019年中國版權產業經濟貢獻”調研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為7.32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的比重達7.39%。同年全國法院共受理知識產權各類案件48萬余件,收結案增幅突破40%。

會上,結合司法審判實踐,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馮剛發言談道,司法在知識產權保護中具有主導作用,互聯網法院的網絡審判模式已成為解決知識產權問題的有效司法方式。

人民網版權保護現已實現全流程標准化、規范化操作。在加強自身版權保護的同時,近年來積極進軍新技術領域,為各行各業提供版權保護、內容風控服務。

2019年7月,人民在線推出人民版權平台,運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搭建一站式版權保護和管理平台,迄今已與多家機構達成深度合作。

2020年,人民版權平台正式接入北京互聯網法院天平鏈電子証據平台,並且通過了國家網信辦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成為首家實現版權存証、侵權監測、線上版權交易、司法維權全鏈條打通的媒體版權平台。

同在2019年7月,人民網與中科院自動化所聯合成立人民中科公司,致力構建人工智能技術引擎創新平台,聚焦以音視頻為核心的內容理解技術研發,服務內容風控等應用場景。

今年1月,人民網成立版權保護新技術研究中心,目的是為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事業發展搭建交流平台,構建應用場景,集中各界智慧,整合多方資源,推介研究成果,傾注發展動能,為版權保護事業提供技術支撐、平台服務、研究成果、輿論支持。

“互聯網法院全流程的線上司法、公開透明的司法環境為版權保護提供了堅強保障,更好地規范了版權秩序。”人民網法務部主任、版權保護新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滕力發言說,清晰的判決標准也為版權糾紛當事人和解提供了賠償標准與界限,減輕了法院在同類案件上的受理負擔。

技術問題要靠技術解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四新在發言中提倡“運用新技術解決實踐中的新問題”。

隨著技術發展,高精准度、反應迅速的監測力量能夠實時取得大數據體量的侵權樣本,同時通過電子証據保全方式、電子化流程,讓先進技術賦能司法保護,能夠最大程度地節省時間、人力和物力成本。

版權保護客體不斷增加,短視頻侵權成“重災區”

“新技術本身就是著作權保護客體,而且人工智能生成物未來可能會成為著作權保護的新客體。”馮剛展望說,“未來不僅人工智能技術方案本身可以申請專利,人工智能技術的生成物也可能成為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知識產權法教研室主任萬勇認為,版權權利范圍不斷擴展,版權保護客體也在不斷增加。

萬勇談道,新修訂的《著作權法》對廣播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作出了修改,通過對廣播權作出“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公開傳播或者轉播作品”的新定義,把網絡直播行為也納入進來,以后網絡主播未經許可翻唱、挂播他人作品,將落入權利人廣播權的規制范圍。

與會專家認為,健全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成為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體制機制改革的一個方向。

華策影視版權運營中心總經理楊波在發言中說,短視頻侵權成為“重災區”。著作權人創作的產品若無法獲得有效保護,得不到合理收益,會導致創作的積極性下降。長遠看,盜版的存在會縮短影視劇IP的生命周期,影響影視業工業化進程。

從視頻傳播源頭看,滕力認為,一些平台上大量視頻作品存在署名不清、權屬不清的問題。在原創樣品入庫時,無法確定拍攝者。經多次創作、修改后的視頻作品,權屬也較難確定。一條視頻經多次流轉、加工之后,就很難對作品的每一個節點進行授權判斷,因此維權存在很大困難。

從視頻傳播平台看,“侵權主體五花八門,侵權視頻從多個視頻平台傳出,有的存在多次轉載情況。這反映一些視頻平台版權管理混亂,給維權主體適當選取侵權主體進行維權工作帶來了難度。”滕力說。

從視頻監測技術看,“傳統技術手段無法從海量短視頻中發現侵權視頻,傳統搜索引擎對短視頻平台基本無效,爬虫無法遍歷採集全部數據,加之平台搜索數量限制和內容推薦算法制約,使侵權視頻的發現變得更加困難,這就需要更加全面智能的採集技術,實現對平台的採集的全覆蓋。”人民中科商業事業部總監劉霧霽在發言中分析道。

從維權取証成本看,“相較於圖文靜態快照取証,長視頻取証數據量極大。整個視頻証據包儲量大,缺少壓縮空間,在向法院平台傳輸時也費時費力,這是亟待攻克的技術問題。”滕力說,“為方便司法認可,長視頻取証要全部錄制整個視頻,時間、財力成本很高。”

從取証技術發展看,“傳統的公証、取証手段如果不採用時間戳、區塊鏈等電子取証技術,就做不到對作品內容在范圍、時間上的全覆蓋。保存事實不完整,給應受法律保護的著作權人帶來許多不便。”馮剛說。

“創新無限,但版權行為有法律邊界。”唐維紅表示,“無論是平台、行業還是個人,都應自覺接受法律約束。”

創新監測技術提升保護能力,整合行業力量實施系統治理

加強知識產權信息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知識產權審查和保護領域的應用,推動知識產權保護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為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構建大保護格局的一項“新基建”。

王四新認為,全面加強版權保護需要多方主體共同配合,打出一套“軟硬兼施”的組合拳。“軟”的方面是通過行業力量引導內容生產者不斷創作高質量內容﹔“硬”的方面是讓維權手段、監測手段、監測能力及時跟上現實發展,對整個行業定規立制。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為媒體開啟了精准傳播和精細化管理時代。”

人民在線總經理董盟君介紹,人民版權平台通過對報、台、網、端的全媒體採集和處理,可以幫助各媒體對版權內容進行AI自動確權和智能侵權監測。

“通過版權確權為原創內容取得獨立的權屬証明,在侵權行為發生前設立好版權保護屏障,也為之后的司法梯度化服務提供必要証據鏈。”董盟君談道,“針對視頻版權保護領域的痛點,人民版權平台針對不同的業務場景打造了視頻登記、原創比對與內容審核三大核心功能區,為音視頻查重、原創識別、視頻審核等多種業務場景提供技術解決方案。”

劉霧霽介紹,人民中科視頻侵權智能監測平台通過作者大數據平台對音視頻網站的可疑侵權內容進行全面監測,對可疑視頻進行切幀處理后可以得到關鍵幀的圖像,再將關鍵幀的圖像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與版權方預留的視頻數據進行比對,如果發現所監測的可疑視頻與版權方視頻出現多幀高度相似,則監測平台會自動發出預警。

“用戶可以通過平台對預警視頻進行排查和確認,如果遇到難以界定的侵權行為還可以通過人工審核進行輔助。”劉霧霽說, “在全流程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賦能下,人民中科視頻侵權智能監測平台能夠實現對互聯網音視頻平台絕大多數侵權內容的准確監測。”

王四新建議,構建優質互聯網內容生產體系,用技術來維持優質主流內容生態,使優質的主流內容生態獲得源源不斷的創作源泉﹔堅持源頭管控、專業管控,相關部門可及時頒布規范性文件來淨化市場﹔影視業發展要提升工業化與技術水平,創新合作方式,以生產更多更好的網絡影視作品。

“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要堅持系統觀念,要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社會治理等多種手段,綜合施策,系統治理。”唐維紅認為,對於媒體而言,則要綜合運用“報、網、端、微、屏”等資源和平台,講好知識產權故事,既要講清道理,也要講清法理,增強全社會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楊文全、徐江旭)

(責編:王連香、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