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上市公司年報系列報道之一

解讀六大行財報:加大普惠金融力度 嚴控資產質量風險

2021年04月26日08:5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編者按:2020年,百年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織,風險挑戰空前。但中國經濟逆勢而上、破浪前行,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極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極不平凡的成就。企業作為經濟的微觀基礎,上市公司作為行業的“排頭兵”,在過去一年交出了怎樣的一份答卷?人民網經濟科技頻道推出系列報道,聚焦極不平凡之年的上市公司年報。

2020年六家國有銀行營收與淨利潤數據。 制表:黃盛

人民網北京4月26日電 (黃盛、李彤)近期,六家國有銀行(工、農、中、建、交、郵儲)公布了2020財年報告。初步統計,2020年六大行累計實現營業收入約為3.39萬億元,歸母淨利潤累計約為1.14萬億元。

財報顯示,2020年六家國有銀行頂住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國內外經營壓力,落實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對制造業等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推出了一系列數字化服務,加大了信息科技資金投入力度,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並提升了不良資產處理力度,穩定了自身資產質量。

多位行業人士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六家國有銀行是我國銀行業的一個縮影,從財報看這六家國有銀行經營狀況相對穩健。值得注意的是,銀行機構在防范金融風險、處理不良資產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穩中有升,持續發力普惠金融

2020年以來,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支持小微企業,是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工作。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 15.3萬億元,增速超過30%。其中,資金更多流向了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普惠了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財報顯示,六家國有銀行落實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加大了普惠金融支持力度。

2020年六家國有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數據。 制表:黃盛

工行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去年工行新發放人民幣貸款利率為4.46%,比上年下降了47個BP,其中新發放普惠貸款利率4.13%,比上年下降了39個BP﹔對符合條件的貸款給予臨時性延本延息安排,過去一年累計為10萬多戶客戶辦理了延本延息,涉及境內貸款1萬多億元﹔還通過授權分行,為與防疫有關的醫院、企業辦理相關對公結算費用的減免,主動免除和下調了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部分服務的收費。

農行去年也制定了《2020年普惠金融信貸政策指引》,通過優惠利率、新增授信、信用貸款、展期續貸等方式,保障抗擊疫情和企業復工復產所需的普惠金融服務。

今年,普惠金融仍是六家國有銀行的業務重點。3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將原定於今年一季度末到期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延至今年底。銀保監會也在4月12日表示,2021年銀行要繼續將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含)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作為投放重點,努力實現此類貸款較年初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增速,有貸款余額的戶數不低於年初水平的“兩增”目標。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六家國有銀行業績上漲說明其經營狀況相對穩健,形成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六家國有銀行普惠型小額貸款上升,既體現了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踐行社會責任,又反映出銀行實施業務轉型,正在“下沉”信貸業務。“但新冠肺炎疫情對國有銀行的沖擊尚未完全暴露,銀行機構也要做好風險防控。”李廣子說。

擴充科技人員,繼續加碼科技投入

今年3月2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銀行機構信息科技資金總投入達2078億元,同比增長20%。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新興技術的創新發展,六家國有銀行不斷增加在金融科技方面的資金投入,加大科技人員數量。在2020年,六家國有銀行已將發展金融科技提升到戰略層面,在人員配置、資金投入上持續發力。

財報顯示,六家國有銀行在金融科技和信息科技領域的資金投入共約956.86億元,佔營收比平均約為2.9%。同時不斷擴大科技人員佔比,發力技術創新。

2020年六家國有銀行科技投入與科研人員數據。 制表:黃盛

通過梳理,六家國有銀行科技投入主要投向系統運營、電子設備和軟件採購、信息科技人力資源配置、信息科技咨詢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

中國銀行首席信息官劉秋萬在業績發布會上介紹說,中國銀行圍繞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興領域開展應用共享,已形成集團數字化發展的支撐能力。財報顯示,中國銀行通過金融科技子公司中銀金科開展金融科技技術創新、軟件開發、平台運營與技術咨詢等相關業務,中銀金科全年實現淨利潤0.14億元。

“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是大勢所趨。”李廣子認為,六家國有銀行加大科技的投入,既是自身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需要,也是應對外部市場變化的需要。

武漢大學客座研究院唐大杰向人民網表示,當前不少同業機構的網絡化服務效率大大提高,信用管理、客戶關系管理、投資決策咨詢等能力和相關金融產品較為領先。國有大行在此情況下加大科技投入,是應對市場競爭的必然。

對國有銀行而言,加碼科技投入、增加科技人員數量,最終將提升業務數字化經營及盈利能力。建行在財報中表示,2020年建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收入290.07億元,增幅13.02%,主因是加強金融科技創新和應用,穩步提升線上經營優勢,網絡支付交易額逐步提升。

不良率上升,資產風險總體可控

不良貸款是銀行最重要的風險指標之一。六家國有銀行2020年不良貸款合計達到11471.58萬億,合計新增2081.66億元,不良貸款和不良率較上年出現上升。

2020年六家國有銀行不良資產貸款情況。 制表:黃盛

數據顯示,六家國有銀行中,郵儲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基數最小,漲幅也最低。工行不良貸款余額基數最大,增漲金額最多。對於不良貸款余額的上升,工行在財報中稱,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影響,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等行業部分客戶貸款出現劣變。

中行黨委委員陳懷宇在業績發布會上稱,2020年受疫情影響,該行不良貸款有所反彈,尤其是海外機構受疫情沖擊較大,不良貸款顯著上升。境內的新發生不良,集中在制造業、房地產業和批發零售業,境外的新發生不良集中在油氣、航空、房地產業。

數據顯示,六家國有銀行加大了不良貸款核銷處置和清收力度,資產質量整體維持在可控水平。去年,工行累計處置不良貸款2716億元,農行累計處置了278.4億元,中行累計處置了606.3億元,建行累計處置了406億元,交行累計處置了829.11億元,郵儲銀行累計處置379.2億元。

“從去年三季度以來,不良貸款率上升的勢頭已初步得到遏制。”交通銀行副行長殷久勇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去年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上升0.2個百分點,但是隨著存量風險加速出清,以及疫情沖擊減弱,交行資產質量逐步企穩。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六家國有銀行全面加強風險管控,提升資產質量監控,開展多輪疫情影響排查,提升了管理的主動性和前瞻性。

(責編:王震、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