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景蕊蓮:以服務“三農”為己任 敢擔當有作為

袁絲語
2021年04月29日09:4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些充分說明了糧食安全對於整個國家的重要性。”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景蕊蓮在全國婦聯等部門聯合發起的“科技創新巾幗行動”啟動儀式上接受了人民網記者的採訪。她表示,糧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糧食安全是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以及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對於建設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景蕊蓮介紹,種子是糧食生產的“芯片”,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已超過45%,糧食作物單產水平不斷提升,為口糧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但是,我國在糧食生產方面也付出了代價。例如,農業用水佔全國用水總量的比例已超過60%,我國北方小麥生產用水量佔到農業用水的70%,同時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也帶來了環境問題。

“我們要‘打好種業翻身仗’,就要充分發掘作物種質資源中的優異基因資源,例如抗旱節水以及抗病虫等。通過選育優良品種,從源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此同時,建設好綠水青山,造福子孫后代。”作為主要從事小麥抗旱節水生物學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景蕊蓮告訴記者,在農業科技創新過程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同時激發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活力也非常重要。她認為,科技工作者首先要有使命感、責任感,這是科技工作者始終必須堅守的一點。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要把服務“三農”作為己任,有擔當、有作為。景蕊蓮建議落實和完善國家創新激勵政策,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希望從政府層面提高科研人員的工作待遇,激勵其更加努力地工作。

據了解,景蕊蓮和團隊在小麥種質資源鑒定和抗旱基因資源發掘等科研領域篳路藍縷、潛心鑽研,經常赴農業一線做試驗。她向記者介紹說,作為女性科研人員,家人的支持很重要。同時來自他人的幫助和鼓勵也令她充滿了力量。景蕊蓮向記者分享了2011年她和團隊在條件艱苦的甘肅省通渭縣開展科研工作時,當地老農不分晝夜幫助看護試驗麥田的故事。景蕊蓮表示,這件事令她深受感動,而且在當地的試驗成果對她以后的科研工作也帶來了很多的幫助。她會帶著這份感恩的心,凝心聚力,砥礪前行。

“很高興看到許多年輕人選擇了在農業科研領域工作。”採訪最后,景蕊蓮向立志從事“三農”科研事業的年輕人發出倡議,希望年輕人在把握好服務“三農”大方向的前提下,盡量聚焦研究目標,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盡早做出好成績。   

(責編:李源、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