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東北地區人口出現負增長 國家統計局回應解讀

2021年05月11日11:5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5月11日電 (趙超)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並答記者問。數據顯示,東北地區(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人口為98514948人,佔6.98%。與2010年相比,東北地區人口所佔比重下降1.20個百分點。

對此,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從普查數據看,東北地區人口十年來發生的變化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總人口依然較多,但是出現了負增長。2020年,東北三省總人口9851萬人,接近1億人,規模依然較大,但比十年前減少了1101萬人。

二是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6.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並且處於正常范圍。

三是老齡化程度較深,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16.39%,提高了7.26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四是人才儲備豐富,擁有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佔總人口的16.75%,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16年。東北地區這兩項反映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指標,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五是城市發展基礎較好,東北地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71%,在全國數據是排在前面。

寧吉喆認為,東北地區人口的減少,受到自然環境、地理環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東北處於我國高緯度地區,冬季相對漫長且寒冷,一些東北人口向比較溫暖的南方遷移流動,這也是全球許多國家人口遷移流動的趨勢性特征。此外,受生育觀念、生育行為等因素的影響,東北地區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長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東北地區經濟正處於結構調整的攻堅期,沿海一些經濟發達省市多樣化的發展機會和就業前景,對其他地區包括東北地區的人口有較大的吸引力。

寧吉喆指出,當前東北經濟發展的韌性仍在,潛力很大。東北地區在科技人才、現代農業、裝備制造、交通設施等方面具備較好的基礎,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有1650萬人,糧食產量佔了全國1/5,東北地區實現振興發展具備很多有利條件。近年來我國出台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實現人才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為東北地區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創新營造良好環境,新一輪振興計劃在著力調整結構的同時,也必將帶來人口發展的新變化。

(責編:趙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