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我國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老齡化進程中挑戰機遇並存

2021年05月12日14:2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5月12日電 (楊曦)國家統計局11日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我國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和比例雙雙下降。專家及業內人士分析,雖然我國由低人口撫養比帶來的人口數量紅利將逐步進入尾聲,但作為人口大國,我國勞動力資源仍然較為充沛,老齡化對我國社會發展既是挑戰也帶來機遇。

普查結果顯示,從人口年齡構成情況來看,我國大陸31個省份中,0—14歲人口佔17.95%,15—59歲人口佔63.35%,60歲及以上人口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佔13.50%。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1.35%,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79%,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

圖為各地區年齡構成情況。人民網楊曦 制圖

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和比例“雙降”

“人口紅利”逐步轉向“人才紅利”

分地區看,31個省份中,勞動年齡人口所佔比重排在前十位的分別是廣東、北京、浙江、青海、西藏、上海、黑龍江、新疆、內蒙古和寧夏,所佔比重均達到66%以上。

作為勞動力大國,中國的“人口紅利”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是經濟增長的一大發動機。但自2012年起,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和比例持續“雙降”,引發了市場對“人口紅利是否消失”的討論。事實上,勞動力人口雖然持續減少,但其所產出的經濟效益已經發生變化,我國正在由“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

從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程度情況變化來看,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91年,比2010年提高0.83年。其中,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了10.75年,比2010年的9.67年提高了1.08年。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達到了3.85億人,佔比為43.79%,比2010年提高了12.8%。大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佔比達到了23.61%,比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提高11.27%。表明我國人口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人口的素質不斷提升。

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曾玉平表示,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勞動者的技能要求日益提高,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水平,解決崗位需求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將成為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此外,隨著人口素質的提高,人口紅利逐步向人才紅利轉變,人口資源的優勢將得到有效發揮,會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升級、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推動人口和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專家指出,隨著我國整體邁入新發展階段,我國人口發展也進入了新階段。我國龐大的人口規模構成了國內大循環的基礎條件,不斷提升的人口質量支撐了參與國際循環的人力資本基礎,人口要素重要性的提升要求我們將優化人口發展格局作為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舉措。

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

即是挑戰也帶來機遇

分地區來看,遼寧、上海、黑龍江、吉林、重慶、江蘇、四川、天津、山東及湖北十個省份60歲及以上人口所佔比例均超過20%。值得注意的是,一線省市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普遍高於其 1—14歲青少年兒童的佔比。

人口老齡化意味著壽命的延長,這得益於更好的營養結構、公共衛生、醫療保健體系的改善,以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滿足老齡化人口需求的技術創新。

專家預計,在“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隨著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60后”群體步入退休年齡,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將明顯加快,其中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增加幅度更加明顯。我國0—14歲少兒人口比重也呈下降趨勢,未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面臨頂部老齡化與底部老齡化的疊加。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認為,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這既是挑戰也存在機遇。比如,人口老齡化從挑戰方面看,將減少勞動力的供給數量、增加家庭養老負擔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壓力。同時也要看到,人口老齡化促進了“銀發經濟”發展,擴大了老年產品和服務消費,還有利於推動技術進步,這都帶來一些新的機遇。

機構普遍認為,中國加速邁入老齡化蘊含著新的投資機會,養老產業正在逐步成為全社會的剛需。當前,養老服務業發展一方面面臨經濟基礎和財力保障相對弱化的挑戰,另一方面也為其自身、特別是養老服務業在經濟發展中重要性的凸顯提供了新的機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應對人口老齡化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關系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進行統籌謀劃、系統施策。接下來要開發好、利用好人口普查數據,對普查數據進行認真研究,開展深度分析,切實為科學制定政策提供統計信息支撐。”寧吉喆說。 

(責編:楊虞波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