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發布“五一”假期消費維權輿情報告 點名寵物盲盒

人民網北京5月12日電 (記者孫博洋)12日,記者從中國消費者協會獲悉,中消協對2021年4月30日—2021年5月7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並發布了《“五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下簡稱報告)。
2021年“五一”假期期間以旅游出行、文化消費為代表的國內消費強勢復蘇,民眾消費勢頭持續火熱。
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2021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2.3億人次,同比增長119.7%,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103.2%﹔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132.3億元,同比增長138.1%,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77.0%。假期游客滿意度達84.8,處於“滿意”水平。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初步統計,“五一”假期,全國演出場次約1.4萬場﹔演出票房收入8.6億元,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觀演人次超過600萬,其中旅游演藝觀演人次佔40%以上,音樂節、演唱會觀演人次佔12%。
中消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積蓄已久的假日消費需求“井噴”般集中釋放,也給相關經營主體帶來嚴峻考驗。亮點紛呈、槽點屢現,成為今年“五一”消費輿情的最大特點。
中消協發布報告顯示,在4月30日至5月7日共計8天監測期內,共收集“五一”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10423615條,日均信息量約130萬條,同比增長136%。監測期間,“消費維權”信息呈曲線波動走勢,假期首尾輿情信息量較大。其中假期伊始的4月30日最多,為1618105條,比5月7日假期結束的1602060條多出16045條。
中消協認為,綜合輿情數據與典型案例中呈現的熱度評論分析,數據的“兩頭高中間低”主要歸因為三個方面:一是假期從開始到結束消費行為數據的自然變化,二是相關主體完善糾紛解決機制、及時“止損”的緩釋效應,三是相關部門、消保維權組織主動介入、積極作為的成效凸顯。
中消協發布報告顯示,監測發現,2021年“五一”假期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交通出行、景區擁擠兩個方面,此外,食品浪費、寵物盲盒的輿情也因為相關消費行為在假日期間相對集中而呈現出較高熱度。
其中,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寵物盲盒”類信息353027條,寵物盲盒類輿情引起社會關注,主要源於網友爆料和媒體關注。對此,中消協提示相關各方對某些披著新消費模式外衣的所謂“新”消費業態、“新”營銷“引流”手段,亟待適時研究關注、強化干預引導和懲治規誡。
中消協觀點認為,對有違公序良俗、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所謂網絡營銷“新”模式,既要果斷出手、堅決打擊,也要加強分析研究背后的深次層動因,通過科學監管究其源,立足系統治理斷其根。同時,加強對消費者的消費宣傳教育引導,引導其理性審視、審慎參與、自覺規范自身相關消費行為。
中消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假日輿情是消費生活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多元化輿論聲音背后的多元訴求、數據與吐槽背后的社情民意既是引發輿情的深層次誘因,也是亟待相關各方及時加強分析研究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切實回應消費者關切,助力消費升級,應成為各方共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