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網易雲音樂赴港IPO,成本高企難題待解

 楊紫薇
2021年05月31日08:43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最近的網易雲音樂有點“忙”。

  網易“官宣”分拆網易雲音樂上市的話音剛落,5月27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從港交所官網獲悉,Cloud Village(運營實體為“網易雲音樂”)已遞交了招股書,正式向上市發起沖刺,中金公司、美國銀行及瑞士信貸擔任其上市的聯合保薦人,發行價和募資額目前尚未披露。

  此前,有消息稱,公司最高發行價定為330港元,計劃募資70.36億港元。

  5月27日下午,記者就上述細節問題再度聯系網易雲音樂方面,公司相關負責人並未給予記者明確回復,僅表示“目前以港交所披露的招股書為准”。

  網易控股

  公開信息顯示,網易雲音樂系一款專注於發現與分享的音樂產品,依托專業音樂人、DJ、好友推薦及社交功能,為用戶打造全新的音樂生活。

  起初,網易雲音樂推出原因是,其他音樂平台大多是按照人氣熱度推薦排列,無法滿足小眾音樂口味。而在初期,網易雲音樂恰是抓住了這部分用戶,與眾多小眾歌手合作。

  經過多年的發展,在中國年輕一代的音樂愛好者中,網易雲音樂已是一個被認可和欣賞的文化符號。根據相關資料,公司系中國1990年或以后出生人群中最受歡迎的在線音樂平台,而該快速增長的年齡段群體佔在線音樂娛樂市場近50%。

  記者從天眼查獲悉,2017年4月,網易雲音樂獲得了7.5億元的A輪融資,由上海廣播電視台、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下稱“SMG”)戰略領投,芒果文創(上海)股權投資基金(下稱“芒果文創”)、中金佳泰基金參投。此輪融資后,網易雲音樂估值或達80億元。

  公司的融資步伐並未就此止步。

  2018年,百度、泛大西洋、博裕資本以及BAI資本等眾多投資方對網易雲音樂開展了B輪融資,本輪融資金額超過6億美元﹔2019年9月,阿裡巴巴作為領投方參與了網易雲音樂B+輪7億美元的融資,同樣參與本次融資的還有投資機構雲鋒基金。

  實際上,此次並非這家在線音樂平台第一次傳出IPO的消息。

  早前就有消息表示,“網易雲音樂正在積極尋求赴港上市,很有可能在2022年完成”。如今看來,若此次消息屬實,其上市的腳步將比原定計劃又快了一步。

  據媒體報道,網易雲音樂內部也出現了調整,其中原網易雲音樂市場副總裁李茵已經於2021年2月離職,原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被“內部降級”,而目前擔任網易雲音樂實質CEO工作的不是其他人,正是網易的CEO丁磊。

  早在兩年前,丁磊就曾公開表示,未來將會將流媒體音樂服務獨立出來,並計劃將網易雲音樂也獨立上市,但彼時沒有給出具體時間表。市場人士認為,此次丁磊的親自“挂帥”,或也是公司加速IPO沖刺的一個重要舉措。

  對於分拆網易雲音樂上市的決定,網易表示,“網易雲音樂業務的快速擴張或將吸引來專注於尋求音樂流媒體業務方面高增長機會的投資者群體,赴港上市可以提升其自身形象以及融資能力﹔分拆后網易也可以更專注於自身集團業務”。

  需要指出的是,在分拆之前,網易雲音樂屬於網易“創新業務及其他收入”業務,此項業務還包括了網易CC直播及嚴選電商業務。至於親自“上陣”的網易CEO丁磊,記者注意到,其目前負責網易雲音樂的整體執行、業務方向及整體管理等工作,擔任公司的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脫胎”於網易,網易雲音樂的最大股東自然也是其“老東家”。

  招股書顯示,公司採取了“AB股”的股權架構。本次發行前,網易持有網易雲音樂1.2億的B類普通股(佔總股本的62.46%,其中B類普通股每股股份享有10票表決權)﹔發行后,網易擁有的投票權或不低於50%,仍為公司的控股股東。

  除了“老東家”網易,公司此前融資引入的多位股東的持股比例也在招股書中有所披露。

  據悉,阿裡巴巴控制下的淘寶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目前持有2063.4萬股(佔公司發行前總股本的10.81%),系網易雲音樂最大的外部股東﹔雲鋒基金通過Novel Entertainment Limited間接持股5.14%,另一位股東百度的持股比例則為4.26%(持有股份為816.53萬股)。

  業績虧損

  那麼,作為一家在線音樂平台巨頭之一,公司主要靠什麼來賺錢?

  目前來看,中國在線音樂娛樂市場有著多種變現渠道,包括會員訂閱、數字音樂專輯銷售、廣告服務和音樂衍生的社交娛樂服務(例如線上K歌和音頻直播服務)﹔就網易雲音樂而言,其業務主要包括了“在線音樂服務”、“社交娛樂服務”兩大部分。

  記者從招股書了解到,2018年-2020年(下稱“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48億元、23.18億元、48.96億元,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其中,社交娛樂服務業務發展迅速,產生的收入由2018年的1.22億元大幅上升至2020年的22.73億元。

  據公司介紹,其在線音樂服務包含了會員服務(提供會員訂閱包)和廣告服務兩塊,而社交娛樂服務主要指的是2018年下半年推出的直播業務(主要靠銷售虛擬產品和銷售直播中的會員資格)。

  公開信息顯示,2020年,網易雲音樂的月活躍用戶數為1.81億,付費用戶數約為1600萬名﹔得益於直播業務的開展,公司社交娛樂服務月付費用戶數由2018年約5800名增至2020年年的約32.7萬名。

  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對記者表示,網易雲音樂能從一眾平台中“脫穎而出”,主要的賣點是靠樂評為主的社區和社群達成了某種音樂社交強力黏性,同時通過大眾參與的獨特樂評視角,形成了自身音樂平台獨特的調性,讓其在哪怕音樂版權不在手的情況下,依然有大量用戶持續輸出內容。

  “較之其他平台只是購買版權變成一個播放器,網易雲音樂則有一種內容平台的走勢”,張書樂說。

  然而,收入增長的另一邊,公司卻未能實現盈利。

  據披露,報告期內,網易雲音樂經調整后的淨利潤(未經審計)分別為-18.14億元、-15.8億元、-15.68億元,三年累計虧損了49.62億元。

  至於大幅虧損的原因,記者翻閱財報后注意到,公司近年來各項費用均在不斷上升。其中,營業成本由2018年的24.65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54.91億元,這一項主要系內容服務成本的上升(主要包括向音樂廠牌、獨立音樂人及其他版權合作伙伴支付的內容授權費,以及向直播表演者及其直播公會支付的收入分成費)。

  據了解,目前網易雲音樂的大部分音樂內容來自於音樂內容合作伙伴(包括與公司訂立授權協議的頂尖中國及國際在線音樂平台、音樂發行商及廠牌)的授權。

  除了營業成本之外,公司在報告期內的銷售及市場費用、研發費用等也有了明顯的增加。

  再看處於在線音樂平台“賽道”的眾多競爭對手。2021年2月,成立了十余年的在線音樂平台蝦米在微博上表示停止蝦米音樂服務,眾多粉絲感嘆“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另一邊,被稱為國內在線音樂巨頭的騰訊音樂(旗下擁有QQ音樂、酷狗、酷我等)已於2018年赴美上市,如今的市值約為260億美元(數據參考5月25日美股收盤價),此前也被傳出將赴港二次上市。

  業績方面,記者從公開信息了解到,2020年,騰訊音樂的月活用戶達到6.44億,全年營業收入為291.53億元,月活用戶數和營收均遠超過同期網易雲音樂(1.81億、48.96億元)。

  面對現今激烈的市場競爭,這家在線音樂平台又該如何應對?

  張書樂認為,“網易雲音樂肯定會在音樂社交上進行持續深耕來鞏固護城河。但在版權大戰落后的形勢下,其很難在頭部音樂領域和騰訊音樂形成競爭,且音樂付費的熱力並不足以支持日以高昂的版權費用,因此尋找新的收入來源會更加重要,但目前都是探索,都沒找到合適的方式。”

  根據公開資料,在過去的2020年,網易雲音樂還“重倉”了一些正版內容,先后拿下日本吉卜力、華納版權、滾石唱片、貝塔斯曼集團等國際廠牌的正版曲庫以及一些音樂綜藝的正版歌曲。

  “網易雲音樂同時也在探索原創音樂和在線演唱會場景,不過同樣效果不強,因此其和騰訊在調性上差異化越來越小,而在版權上的落后越來越大,其未來也同樣堪憂。”張書樂如是說。

  談及未來的發展規劃,網易雲音樂在招股書中指出,將上市的募集資金主要用於不斷創新、進一步發展社區、繼續投資科技能力、追求與合作伙伴的雙贏合作,以及進一步使公司的變現能力多樣化。

  事實上,市場留給網易雲音樂的時間或許不多了。

(責編:趙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