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緣何推遲發射

董佳瑩  劉  峣
2021年06月03日07: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5月29日,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送入太空。此前,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兩次推遲發射,研制團隊經歷了艱苦的蟄伏和攻堅。

  5月19日,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任務進入倒計時。進入發射流程后,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一切正常,但是在負八小時液氧加注后,一個產品的參數異常,不能滿足發射的指標要求。原定於20日凌晨發射的任務宣布推遲。

  談起當晚的情形,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總體設計部設計師王浩蘇形容,當時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心痛。

  面對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的節點壓力,身處后方的研制團隊第一時間成立工作組,由總體設計部牽頭,配合發射場尋找故障原因。

  總體設計部增壓輸送系統研究室副主任張立強說:“針對發射場傳回的數據,設計人員馬上追溯事件鏈,對出現的所有異常參數合並同類項,提取8個不同方面的問題,進行單獨深入的理論分析和復現試驗。”

  理論分析和驗証試驗同時展開,其中僅一個分系統就有50名人員參與其中。各類驗証試驗持續了4天,大家都憋著一股勁,要盡快完成問題定位。

  “科學嚴肅對待,不帶問題上天,推遲是為了更好地發射。”總體設計部部長張兵說。

  5月20日,發射再次暫緩,總體設計部再次派出工作人員赴文昌發射場參與歸零工作。這支應急保障隊伍中包含了長征五號、長征八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的主管設計師。中國航天“大力協同”的傳統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歸零工作是煎熬的。每一天,研制人員都要進行更全面的數據分析,以求盡快定位故障原因。

  “我們通過大量的仿真試驗模擬箭上狀態,分析故障模式。”總體設計部動力總體工程組副組長胡久輝說,“每天晚上7點,我們都要和發射場的同事視頻連線開會,一起討論分析結果,推動歸零進展。”

  5月29日,下一個發射窗口到來了。

  長征七號遙三發射任務是空間站建造承上啟下的關鍵之戰,幾次發射環環相扣,研制隊伍經歷了長達9天的高負荷工作,發射任務已經到了最后24小時的沖刺階段,每個人心中的弦都繃得緊緊的。

  發射任務迫在眉睫,牽一發而動全身。它關系著空間站“天地運輸走廊”能否順利搭建,更關系著后續載人航天計劃能否順利實施。

  “透過現象,把真實的問題找出來。”這是張立強在這次歸零工作中最大的感悟。中國航天絕不帶疑點和隱患上天,必須背水一戰,“干掉”所有隱患,尤其在重大工程任務面前絲毫不能打折扣。

  經過沒日沒夜的歸零,長征七號遙三火箭終於再次踏上征程。當火箭的尾焰劃破寂靜的夜空,這位史上最強“快遞小哥”成功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准確送入預定軌道。

(責編:胡永秋、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