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鮮@新發展理念丨大數據撬動青海海南州綠色發展

在蔚藍浩瀚的青海湖之南,有一方活力四射的熱土,這就是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海南州)。近年來,海南州搶抓數字經濟機遇,以大數據撬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羌戎故地,海藏通衢。在群山連綿中一路疾馳,“大國小鮮@新發展理念”網絡主題採訪團,6月3日來到距離西寧市約150公裡的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造型獨特的智慧城市功能中心。從地面看,建筑外觀形似昆侖山脈,而從空中俯瞰則是青海湖的造型。
別具匠心的建筑語言,寓意著青山綠水擁抱大數據,智慧生態融合式發展。
在大湖之南發展大數據,既有先天稟賦,又有后天培育。該產業園位於海南州共和縣恰卜恰鎮,海拔3000米左右。據青海雲谷大數據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進財介紹,豐沛清潔能源、冷涼干燥氣候、優質大氣環境、良好戰略縱深、藏文信息產業和華為技術支撐,是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與眾不同之處。
據介紹,圍繞黨的十九大關於“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戰略部署,海南州積極探索發展大數據產業,主動搶佔未來產業發展“新高地”,2017年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合作推進建設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為海南州大數據、雲計算、智能化產業發展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標志著海南州在大數據、雲計算智能化發展方向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王進財介紹稱,該產業園區規劃面積80公頃,分六年三期。年消納電力約60億度綠電,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建成后,園區大數據中心的機架總規模將達到10萬架,可容納133萬台標准服務器,並配套建設綜合服務辦公樓、研發教育中心、孵化中心、會展中心、大數據交易中心、電子商務中心、倉儲物流中心和專家公寓等,預計每年可帶來產業收入240億元。
數聚產業,雲啟未來。以大數據核心產業驅動為發展主線,海南州正著力打造“一個核心區、四個基地”的產業布局。即:青海省數字經濟生態綜合實驗核心區、國家級大數據災備基地、國家級清潔能源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藏語服務外包基地和西部數字經濟產業融合示范基地。
民有所需,“數”有所為。發展大數據是為了更好服務民生。海南州在青海全省率先整體推動州縣兩級共建新型智慧城市,積極構建數字經濟發展大生態圈,以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為載體,圍繞建設國家級清潔能源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國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推動大數據與州三大綠色產業深度融合,讓青山更美、綠水更清、高原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數字經濟是青海省實現‘一優兩高’戰略目標的重要支撐。”中組部、團中央第20、21批博士服務團成員,現挂職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余康博士指出,青海為此更加注重加強未來發展需要的人才支撐。除了歡迎全國青年才俊來青海外,青海還將加強對本土人才的培養,加強相關高校的建設,補齊人才短板,以實現大數據產業良性的可持續發展。
聖潔海南,向綠而生﹔大美青海,未來可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