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積極行動,邁向“3060”雙碳目標

2021年06月19日08:1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積極行動,邁向“3060”雙碳目標

  【經濟界面】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經濟社會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開啟了低碳新時代,也如同一根具有非凡力量的“指揮棒”,正在帶動整個社會的巨大熱情,並成為社會轉型的巨大動力。政府機構、專家學者、企業決策者紛紛為這個目標而積極行動,出台政策、投身研究、投資布局。

  如何迎接歷史性機遇?在邁向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道路上還有哪些挑戰?如何通過創新、科技以及市場化手段實現碳中和?“3060”目標帶來的變革超出想象,許多顛覆性的“重新定義”正在發生,中國將用切實的行動兌現承諾,實現清潔低碳的目標。

  加速向清潔能源“切換頻道”

  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被稱作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

  隨著“3060”目標的提出,多家能源央企規劃了自身實現碳中和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紛紛加速向清潔能源“切換頻道”。三峽集團確定2040年實現碳中和﹔國家能源集團提出,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達到7000—8000萬千瓦﹔大唐集團表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裝機超過50%,提前5年實現碳達峰﹔華能集團將全力打造新能源、核電、水電三大支撐,積極實施減煤減碳……

  打造“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今年4月13日,中國石化董事長張玉卓對外公布了一個新的大目標。在走向“碳中和”目標大背景下,氫能被業界視為終極清潔能源,各大企業紛紛走馬上陣,目前開展氫能相關業務或布局的中央企業已有26家。

  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隻有500多座加氫站,中國正在運行的加氫站有100多座,其中中國石化加氫站有10座在運行。“十四五”期間,中國石化提出要在五年內建1000座加氫站。

  圍繞打造世界領先潔淨能源化工公司的願景目標,中國石化提出,堅定不移邁向淨零排放,“十四五”期間將布局7000座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點,目前已在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布局建設了160座光伏發電站點。加快打造“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服務商,力爭在2050年比國家目標提前10年實現碳中和。

  無獨有偶,6月3日,中國石油發布《2020年環境保護公報》。公報顯示,中國石油2020年天然氣產量當量佔比首次突破50%。“氣超油”的實質是清潔能源在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的佔比提升,為加快經濟發展轉型和清潔能源替代步伐提供了支撐。

  同時,中國石油將新能源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一座座加氫站建成投運,多能互補新格局正在形成。

  “未來5至10年是實現能源轉型的重要窗口期。”中國石油董事長戴厚良對未來的判斷是:國際能源供需格局加快調整,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新的共識,新能源發展進入活躍期,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推動行業重塑。

  中國石油提出,大力實施“創新、資源、市場、國際化、綠色低碳”五大戰略,抓住能源行業低碳轉型發展機遇,積極布局清潔生產和綠色低碳的商業模式,按照“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力爭2025年左右實現碳達峰,2050年左右實現“近零”排放。

  “一場由基於化石能源的現有系統快速向基於非化石能源的零碳能源轉型的全面競賽正在加快。我國要抓住低碳轉型帶來的創新發展機遇。”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周大地在第五屆能源互聯網技術及應用高峰論壇上指出,在“十四五”期間提前實現碳達峰的關鍵在於盡快採取低碳轉型行動,不能拖延傳統高碳擴張的轉型,更不能盲目沖高碳排放。

  保障新能源高水平消納利用

  全球范圍內,目前幾十個國家出台了禁售燃油車政策甚至時間表。“車道”在變,新能源汽車正站在風口。今年前5個月,我國汽車市場繼續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表現亮眼。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1-5月新能源汽車銷量95萬輛,同比增長2.2倍,比2019年同期增長94.2%。同時,各方資本紛紛入局搶灘新能能源汽車市場。

  電動車是不是真的零排放、無污染?這是新能源汽車領域一個敏感的話題,在國內國外都引發熱烈討論和關注。專家普遍認為,必須要對能源生產過程和汽車生產過程全生命周期做排放評估,才能夠科學評價電動汽車是否清潔。

  由於目前電動汽車的電力生產源頭主要來自以煤炭為主的火力發電,會產生煙塵、硫化物,以及較高的碳排放,加之電動汽車本身產品的生產過程存在若干排放,不少聲音認為使用火電的電動汽車依舊不環保,只是把分散式的燃燒統一化了,治標不治本。

  在“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我國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我們要推動新能源成為電力供應主體,所以要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多措並舉保障新能源高水平的消納利用。”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指出。

  未來,新能源汽車將因為成為新能源發電的載體而成為真正清潔的產品,汽車的屬性也將進一步進化為移動的新能源儲能裝置。“電力系統給電動汽車充電,看似是一個供電任務,但通過技術的發展包括採取經濟性措施,完全可以讓電動汽車促進系統能力提升。”章建華表示:“電動汽車在低谷時,系統給它充電﹔在用電高峰,讓電動汽車給系統放電。一輛電動汽車就可能成為電力系統的一個儲能裝置。如果有成千上萬大規模的電動汽車,那對系統是非常有利的因素。未來,我國將加快儲能的規模化發展,推動電力系統全面數字化,構建高效、智慧的調度運行體系,加快推動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

  落實替代行動保証能源安全

  “碳中和”意味著一個以化石能源為主的發展時代結束,一個全新的綠色發展時代開始。可再生能源將從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生力軍成長為碳達峰碳中和的主力軍。到“十四五”末,預計風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比重將達到三分之二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費增量中的比重將超過50%。

  然而,新能源存在一定靠天吃飯的特性,如何保証未來能源安全?

  “‘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邊界條件、發展邏輯以及發展機制都將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指出,未來要統籌優化新能源開發布局,大力提升電力系統的靈活調節能力,構建新能源消納長效機制。

  “要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靈活調節能力,使新能源更好地消納。在發電側,加強火電靈活性改造,包括推動抽水蓄能電站、天然氣調峰電站的建設。”章建華指出,在電網側,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特別要發揮大電網資源互濟的作用。在用戶側,推進終端電能替代特別是綠色電能替代,提高需求側響應能力。

  國家能源局提出,將制定更加積極的新能源發展目標,加快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著力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積極構建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健全完善有利於全社會共同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堅強保障。

  電力領域重點企業積極行動,以高新科技破解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的“瓶頸”。截至2020年年底,國家電網經營區並網新能源裝機達到4.5億千瓦、佔全國新能源總裝機的85%,新能源利用率達到97.1%,全面完成了國家清潔能源消納三年行動計劃目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展新能源、推進能源轉型是關鍵。”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指出。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硬仗,實現低碳轉型無疑更是一場新技術、新市場競爭性的激烈賽跑。

  (本報記者 張翼)

  鏈接

  專家:“雙碳”目標引領未來經濟發展模式變革

  【“雙碳”目標】

  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碳中和”一般是指實現全部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即溫室氣體源的排放和匯的吸收平衡。而當前大多數國家每年源的排放遠高於新增匯的吸收,因此,實現長期碳中和目標的主要對策是減排,特別是能源系統要實現自身二氧化碳的淨零排放。

  世界范圍內應對氣候變化形勢日益緊迫,全球多個國家都已樹立了長期碳中和目標的導向。這樣的趨勢將加劇世界范圍內的經濟技術革命性變革,重塑大國競爭格局,也將改變國際經濟貿易規則和企業發展業態。

  【專家觀點】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

  新的氣候目標將成為一個長期的戰略性導向,引發未來經濟發展模式的根本性變革。“碳達峰”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出現拐點並在此后開始下降,也就是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由增到減設定了確定的時間點。意味著2030年前,煤炭、石油等排放二氧化碳的化石能源的消費總體上不再增長,將以目標導向倒逼經濟轉型和新能源的利用。二氧化碳排放要迅速轉為持續快速下降趨勢,再經過30年的努力,力爭實現“碳中和”。實現的路徑是強化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與節能提效,加快能源低碳、零碳化轉型,並通過增加碳匯,即通過植樹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復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從而通過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等形式,實現人為活動溫室氣體的淨零排放。

  調整產業結構主要是節能,調整能源結構則主要是大力發展低碳的清潔能源。一方面通過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高新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抑制煤電、鋼鐵、建材等高耗能重化工業的產能擴張。同時,通過產業技術升級,推廣先進節能技術,提高能效,實現技術節能﹔另一方面,則要通過加快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優化能源結構。

  我國更新並強化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NDC)目標,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都有約5個百分點的提高,意味著“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間,要通過行之有效的舉措減少乃至抵消由於經濟增長帶來的碳排放增加。任務非常艱巨,必須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

  應對氣候變化危機的核心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節能綠色低碳是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未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十四五“期間要強化非化石能源佔比、GDP碳強度下降指標,對社會展現強烈的低碳轉型的信號和政策導向。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是在長期碳中和目標導向下的階段性目標,碳達峰時間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越有利於實現長期碳中和目標。

   (本報記者張翼整理)

(責編:楊虞波羅、連品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