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如何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農村部權威解讀

2021年07月16日08:2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李楠樺)“現階段,最現實、最有效的是通過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把一家一戶干不了、干不好、干起來不劃算的生產環節集中起來,統一委托給服務主體去完成,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組織形式等現代生產要素有效導入農業,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專業化、標准化、集約化,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關於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在解讀《意見》時表示,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人均一畝三分地、戶均不過十畝田的小農生產方式,是我國農業發展需要長期面對的基本現實,農業在相當長時期仍將是我國幾億農民生存和就業的基礎產業。

《意見》提出,大力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力爭經過5-10年努力,基本形成組織結構合理、專業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服務行為規范、全產業鏈覆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據張天佐介紹,實踐表明,農戶家庭經營加上完備的社會化服務,更符合我國的國情農情,更適合我國現代農業特別是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生產。農業社會化服務已成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機制,成為發展農業生產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大戰略舉措。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各類社會化服務主體超過90萬個,服務面積超過16億畝次,其中服務糧食作物超過9億畝次,服務帶動小農戶超過7000萬戶。

當前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具備哪些有利條件?張天佐指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市場需求日益旺盛。當前,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兼業化現象日益凸顯。要確保14億多人口的農產品有效供給,解決好“誰來種地、怎麼種好地”問題,迫切需要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滿足多樣化的生產服務需求,這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第二,發展條件已經具備。經過多年的引導扶持,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技術力量、設施裝備、服務主體等方面都已具備了有利條件。目前,全國已培育各類新型經營主體600多萬家,具備一定規模的烘干、倉儲、冷鏈等設施裝備,社會上擁有大量的涉農專業人才。

第三,支持政策不斷完善。2017年開始,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用於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同時,各級政府農業支持政策逐步從補主體、補裝備、補技術,向補服務轉變。這些措施有效扶持引導小農戶接受社會化服務,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第四,模式探索富有成效。近年來,一些市場主體紛紛進入農業服務領域,在實踐中探索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模式,為加快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了有益經驗。

《意見》指出,要創新服務機制,鼓勵服務主體因地制宜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等服務模式。

張天佐表示,近年來,各地立足不同產業、不同主體、不同環節的生產需要,積極引導和鼓勵服務主體創新服務模式和組織形式,大力發展多層次、多類型的專業化服務,有效滿足多樣化服務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創新多種服務模式。各地堅持需求導向,因地制宜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等服務模式,讓農民集中精力從事自己做得了、做得好的生產環節,把自己做不了、做不好、做了不劃算的事交給服務主體去做,逐步轉變小農戶的生產經營方式,著力解決耕地撂荒和“誰來種地”的難題。

二是完善與其他主體的組織形式。各地大力推廣“服務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服務主體+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等組織形式,以服務為紐帶,促進各主體形成緊密聯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如安徽在產糧大縣依托村集體大力推進整村托管模式,山東推廣“服務主體+小店長+小農戶”模式等。

三是引導各類涉農組織向農業服務業延伸。各地鼓勵農資企業、農業科技公司、互聯網平台等各類涉農組織依托原有的技術、裝備、渠道、市場、信息化等優勢,採取“農資+服務”“科技+服務”“互聯網+服務”等方式,積極向農業服務業拓展,開展農資供應、技術集成、農機作業、線上線下對接等綜合農事服務,促進技物結合、技服結合。如供銷社系統、中化農業等農資農化企業圍繞農業全產業鏈,著力打造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提供農業生產經營綜合解決方案,有效破解農業生產主體的共性難題。

相關新聞


農業農村部:大力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責編:李楠樺、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如何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農村部權威解讀
  人民網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李楠樺)“現階段,最現實、最有效的是通過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把一家一戶干不了、干不好、干起來不劃算的生產環節集中起來,統一委托給服務主體去完成,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組織形式等現代生產要素有效導入農業,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專業化、標准化、集約化,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關於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在解讀《意見》時表示,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人均一畝三分地、戶均不過十畝田的小農生產方式,是我國農業發展需要長期面對的基本現實,農業在相當長時期仍將是我國幾億農民生存和就業的基礎產業。…
商務部復制推廣物流標准化建設好經驗好做法和典型模式
  人民網北京7月15日電 (孫陽)為落實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精神,發揮物流標准化對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作用,近日,商務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復制推廣物流標准化建設好經驗好做法和典型模式的函》,復制推廣物流標准化建設十個方面經驗和托盤標准化建設五種典型模式。 2014年以來,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商貿物流標准化專項行動及物流標准化試點,取得積極成效,全國托盤保有量從近10億片增長至15億片,標准托盤使用率由23%提升至34%,重點商貿領域托盤標准化率達到70%,社會化、開放式標准托盤綜合運營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