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泡水、農田受損:保險能夠為河南防汛救災提供哪些保障?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網北京7月22日電 (李彤、杜燕飛、黃盛)近日,河南等地持續遭遇強降雨,鄭州等城市發生嚴重內澇,一些河流出現超警水位,個別水庫潰壩,部分鐵路停運、航班取消,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面對自然災害,如何發揮保險業的救助和補償功能?“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今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在下發的支持防汛救災通知中強調,保險機構要集中調配查勘人員、救援設備,建立理賠服務綠色通道、簡化理賠流程、提高理賠效率,做到應賠盡賠、早賠快賠。並特別強調,對因災受傷人員,保險機構要通過減少醫院等級限制、直賠、一站式結算等方式提高理賠效率﹔對受汛情影響暫時難以查勘定損的,可結合實際預付賠款,讓受災群眾、受災企業感受到金融服務溫度。
保險機構紛紛啟動應急預案
稍早一些,河南銀保監局在20日晚曾向轄區內各金融機構印發《關於做好強降雨安全管理和金融服務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保險機構要主動作為、迅速響應。
業內已經在積極行動。記者梳理發現,中國人壽、大家保險、中國太保、眾安保險、平安保險、中國人保、中信保誠人壽等保險公司,及騰訊微保等平台迅速啟動了應急預案,可提供7×24小時多渠道全天候報案、救援業務受理等服務。同時,還推出了減免索賠手續、快速救援、快速預賠等多種服務方式。此外,多家保險公司也派出工作人員趕赴現場參與救援,設立了大災車輛理賠定損服務點,集中提供理賠服務。
例如,中國人壽提供了免事故現場查勘,客戶可使用手機以線上方式完成案件的查勘及后續理賠流程﹔大家保險注重人文關懷服務,取消了醫療險定點醫院限制、自付自費藥品限制﹔平安產險則抽調了全國理賠查勘人員馳援河南搶險。
財產險和人身險等險種可獲理賠
“洪水、暴雨造成的人身傷害及車輛、農田、房屋等財產損失,屬於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財產保險的范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專業委員會委員吳立新在接受人民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財產保險覆蓋率比較高,對應的保險產品對自然災害的風險救助能夠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這也是保險發揮保險保障和社會管理功能的具體體現。
針對具體的投保、理賠,慧擇奇點保險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馬瀟告訴人民網財經記者,要關注保險條款和除外責任中的相關規定。“以財產險為例,一般有財產基本險、財產綜合險和財產一切險三個常用險種。財產基本險僅承保火災、爆炸、雷擊、物體墜落、停水停電停氣等責任,但綜合險和一切險則包括了洪水等責任。”馬瀟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洪澇災害中,車險報案較多。多家保險公司提醒,涉水行駛注意關閉啟停功能,若車輛已被水淹,切莫重新啟動車輛。
有業界人士建議,廣大車主在購買車險時,除投保車損險外,還可考慮投保涉水險等附加險,轉移暴雨等造成的車輛水淹等損失。
大力發展巨災保險應對自然災害
“本次河南暴雨導致的災害,已經達到巨災保險的保障范圍。”吳立新說,巨災保險是指對因發生地震、颶風、海嘯、洪水等自然災害,可能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和嚴重人員傷亡的風險,通過巨災保險制度,分散風險。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影響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亦提出,要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發展巨災保險,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國內已有廣東、寧波等15個省市開展了地方性巨災保險試點,指導行業結合地方巨災風險特點,提供差異化、特色化、定制化風險保障。
“在機制上,我國巨災保險多以政府出資,保險公司或聯合體承保的方式運行,這提高了當地居民和社會抵抗巨災風險和損失的能力。”馬瀟表示,巨災保險應結合大數據積累經驗,做好災前風險准備,增強產品可持續性,提升償付能力。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總監朱俊生向人民網財經記者表示,從全國層面看,巨災保險在覆蓋擴面、保障內容、保險立法上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他建議,要推動包含更廣泛災因的巨災保險出台,進一步豐富巨災保險制度的保障內容以及盡快出台《地震巨災保險條例》,完善巨災保險立法,建立多層次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對於巨災保險下一步的發展,今年6月份,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曾表示,將通過加強政策宣傳,強化整個社會的風險管理意識,並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多方協同,共同推動,充分發揮巨災保險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