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數·智觀察

烏鎮好聲音:平台開放有助於構建公平競爭市場

人民網記者 王震
2021年10月08日09:4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未來互聯網將更加深入地融入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與政治、經濟、科技、人文等密不可分。”

在近日舉辦的2021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數字文明”成為各界關注、熱議的焦點。迎接數字文明時代,互聯網將如何發展?網絡空間治理將面臨哪些新挑戰?近日,清華大學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伏羲智庫創始人李曉東接受了人民網記者專訪,分享了數字文明下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的觀點與經驗。

如今,中國網民規模已經超過10億,形成了全球最為龐大的數字社會,互聯網、數字技術正在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在李曉東看來,數字文明時代,數據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基於大數據分析的人工智能技術成為新時代的生產力。整個人類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也由數字化、網絡化進化到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同生共存、互促發展的階段。與此同時,一些互聯網平台之間存在的壟斷、不正當競爭、技術限制等行為,正成為互聯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掣肘。

“開放是互聯網的底色,也是一個社會永葆活力的前提。”在李曉東看來,不論是從市場經濟配置效率角度,還是從社會公平正義角度,作為具有大量消費者和供應商聚集的數字平台都需要保持必要的開放性,這將有助於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更有利於提升全行業的創新能力和社會總體福利水平。

今年6月10日,伏羲智庫發布的《中國數字平台開放性指數研究報告》顯示,接入測度的22個數字平台開放性指數均值為55.7分(百分制),中位值為55.2分,數字平台總體開放程度一般。另一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保持9.7%的高位增長速度,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兩組數據背后,不難看出,隨著互聯網企業、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壟斷和競爭失序風險日趨凸顯。互聯網領域治理與規范發展正在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我們歡迎競爭,不是歡迎戰爭。實際上,正常的競爭是非常有利於商業發展的。”李曉東認為,企業具有追逐利益的天性,為了保護自己利益出現一些“無序競爭”是正常現象,但這並不是一個可持續的、健康的發展模式。

事實上,從網絡安全法的施行,到數據安全法、個人信保護法的出台,再到近期有關部門加強反壟斷監管、推進互聯互通,我國正在不斷提升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推動互聯網健康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治理要堅持監管規范和促進發展兩手並重,同時,在治理與發展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在李曉東看來,通常情況下,管理和治理手段措施都是落后於發展的,但不能落后太遠。當政策成熟度和技術支持能力落后過多,將會拖累行業的發展﹔反之,如果能夠跟上行業的發展,那麼它就可能成為助力。

治理和發展的關系就像一條微笑曲線。李曉東認為,如何把握這個高點和低點,如何讓企業清楚知道合規經營、監管治理的規則和方向,對政策制定者、學者、產業界都是一個挑戰。與此同時,技術能力對互聯網治理也至關重要,如果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撐,監管和執法則無法落到實處。

“網絡空間治理需要政府部門、企業、行業緊密合作,從政策、技術、規范等方面形成網絡空間治理的合力。”李曉東說。

(責編:王震、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