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創新發展勢頭良好 中國經濟內生動力依然強勁

楊曦
2021年10月20日10:4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4.9%。從主要經濟指標來看,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消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均較上半年有所回落。

“盡管三季度經濟增速受到疫情、汛情以及基數升高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所回落,但我國經濟發展還是表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和活力。總的看,經濟持續恢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有能力有條件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任務。”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說。

多位專家及業內人士在解讀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時表示,當前國內新舊動能持續轉化,新業態新模式活力不斷彰顯,經濟發展中的創新成色更足,內生動力依然強勁。

創新動能不斷增強 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活躍

近年來,我國創新發展勢頭良好,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最新發布的多項指標反映,今年前三季度新經濟新動能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0.1%和16.2%,分別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3和4.4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8.7%,兩年平均增速為13.8%,比1-8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

隨著創新投入不斷增加,綠色低碳智能產品也在不斷涌現。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72.5%和57.8%。網上直播帶貨、平台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興起。前三季度,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2%,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

外貿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方面,一些政策措施落地見效。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為外貿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從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20.1%,市場採購出口增長37.7%。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的排名是第12位,比上年提高2位。隨著我國創新環境優化,創新支持政策完善,將進一步促進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投入增加。” 付凌暉指出。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許憲春表示,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都表現出快速增長。在我國經濟的恢復時期,新經濟新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結構優化升級態勢持續 發展質量效益提升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制造業佔比提高。前三季度,制造業增加值比重為27.4%,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服務業貢獻率提升,前三季度,服務業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4.2%,比上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需求結構繼續改善,最終消費貢獻率提高。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4.8%,比上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升級類消費和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前三季度,體育娛樂用品和文化辦公用品零售額同比增長均超過20%,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了18.7%。

綠色發展持續推進,單位GDP能耗繼續下降。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半年擴大0.3個百分點。1-8月份,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6.5%。

企業利潤較快增長,產能利用率水平較高。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9.5%,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增長35.7%。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6%,較去年同期提高4.5個百分點,較2019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為近年來同期較高水平。

光大証券發布的研報分析認為,三季度經濟復蘇邊際雖放緩,但經濟的結構正在好轉。一方面,消費隨著疫情回落,出現反彈﹔另一方面,制造業投資已經連續兩月大幅反彈,除醫藥、電子設備等高技術鏈條維持強勢,低技術鏈條近兩個月也表現較強,制造業內部分化有所收斂。向前看,預計四季度經濟兩年復合增速有望企穩回升。

“前三季度,消費市場特別是住宿餐飲等接觸型消費恢復受到散發疫情影響,但消費市場整體展現出強大韌性,消費升級持續推進。下階段,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措施持續推進,居民收入水平和就業狀況不斷改善,消費市場將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司長董禮華表示。

進一步發揮內生動力 中國經濟將穩健前行

今年以來,國內外風險挑戰增多,經濟轉型調整壓力有所顯現。市場普遍分析認為,雖然四季度我國經濟增長存在下行壓力,但是依然能夠保持比較穩定的增長態勢。

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依然看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其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達到8%。這一增速不僅高於全球平均增速,也高於主要經濟體的增速。

“整個世界經濟發展復蘇都處在緩慢回落狀態。”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表示,“從二季度到三季度的經濟回落,要更多地看到它是短期因素。這種階段性、短期性因素和原有結構性、周期性問題疊加在一起,顯得問題更為復雜。所以要處理好階段性矛盾、臨時性問題,還得著力在結構改革、結構優化以及逆周期調節上下更大的氣力。總之,中國經濟仍然保持較好的內生動力,這種回落的狀態,我們可以把它穩住。”

對於下一步如何促進新經濟新動能進一步發展,許憲春建議從五方面入手:一是積極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二是大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和政策保障體系﹔四是繼續鞏固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等新產品行業發展﹔五是持續支持海外倉、跨境電商、工業互聯網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壯大。 

光銀國際發布的研報認為,由於當前全球經濟前景陰雲密布,貿易活動出現疲弱跡象,擴大內需仍是中國經濟的主要增長動力。消費和投資板塊的回升以及宏觀政策支持將有助於緩解經濟下行風險,並刺激未來幾個季度的增長,確保經濟實力得以持續復蘇。預計中國經濟仍在穩健前行,2021年的GDP增速將達到8%。

(責編:張文婷、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