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奧運熱點須小心侵權!知識產權保護為北京冬奧保駕護航
百余天后,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盛大開幕,屆時,北京將成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吸引世界矚目。當下,在緊鑼密鼓籌辦冬奧會的同時,加強冬奧相關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同樣刻不容緩。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決定聯合開展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奧林匹克標志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並聯合印發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奧林匹克標志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專項行動方案》)。明確從嚴處置侵犯奧林匹克標志相關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
多措並舉 嚴格保護涉冬奧會知識產權
據了解,截至2021年9月,依據國務院公布修訂后的《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國家知識產權局已對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殘奧委會、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提交的61件奧林匹克標志給予公告保護。
記者了解到,《專項行動方案》明確了五方面重點任務。一是夯實保護基礎,推進立體化保護﹔二是完善工作體系,全面細致排查﹔三是加強宣傳教育,增強保護意識﹔四是聚焦關鍵環節,開展專項整治﹔五是正確適用法律,加大打擊力度。
明確要切實做好奧林匹克標志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增強保護奧林匹克標志知識產權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全面充分有效地保護奧林匹克標志知識產權,嚴格重點領域監管、加強重點地區檢查、強化重要意義宣傳,提升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將日常監管與專項治理相結合,快速反應、及時處置,嚴厲打擊侵犯奧林匹克標志專有權行為,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向國際社會展現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形象,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順利舉辦提供有力保障。
同時,《專項行動方案》明確了四個階段工作安排。
《專項行動方案》將專項行動分為動員部署、集中整治、賽會保障、賽后總結等不同時間階段。要求賽前建立工作機制、加強培訓宣傳、開展專項整治、加強督導檢查,形成持續震懾的高壓態勢。賽后及時梳理總結案例,復制推廣保護經驗,夯實奧林匹克標志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基礎。循序推進奧林匹克標志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推動建立奧林匹克標志知識產權保護長效機制。
此外,《專項行動方案》提出了三項工作要求。一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任務職責。二要快速協同反應,確保信息暢通。三要嚴格整頓治理,高效精准處置。要求各單位充分認識辦好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重大意義,高度重視加強奧林匹克標志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作用,明確責任人、責任部門、任務分工和時間安排,加強區域和部門協作,加強工作聯動、完善體制機制,有效推進奧林匹克標志知識產權保護各項工作。
冬奧會意義重大而深遠 蹭熱點需謹慎
“保護知識產權類權利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來說意義重大。”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王正宇告訴記者,奧運熱點固然誘人,但侵權的代價更高昂。
王正宇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未經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或國際殘奧委會許可,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為商業目的擅自使用奧林匹克標志。其中主要包括: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奧林匹克五環圖案標志、奧林匹克旗、奧林匹克格言、奧林匹克徽記、奧林匹克會歌﹔奧林匹克、奧林匹亞、奧林匹克運動會及其簡稱等專有名稱﹔在中國境內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名稱及其簡稱、吉祥物、會歌、火炬造型、口號、“主辦城市名稱+舉辦年份”等標志,以及其組織機構的名稱、徽記。此外,殘奧會的有關標志,保護對象和保護標准與奧林匹克標志相同。
2022年北京冬奧會是我國重要歷史節點的重大標志性活動,是展現國家形象、促進國家發展、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機。
官方表示,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黨和國家的一件大事,是我國對國際社會的庄嚴承諾。保護好奧林匹克標志知識產權是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重要一環。制定《專項行動方案》,加強奧林匹克標志知識產權保護,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舉措,是履行我國對國際社會庄嚴承諾的關鍵內容,是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有力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蹭”奧運熱點須小心侵權!知識產權保護為北京冬奧保駕護航
- 百余天后,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盛大開幕,屆時,北京將成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吸引世界矚目。當下,在緊鑼密鼓籌辦冬奧會的同時,加強冬奧相關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同樣刻不容緩。…
- 財政部專項整治資產評估行業 將建立長效機制進行日常提醒、約談
- 人民網北京10月22日電 (記者王震)據財政部網站消息,為加強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師的監督管理,切實規范資產評估市場秩序,淨化資產評估行業執業環境,財政部決定開展資產評估行業專項整治工作。 根據財政部印發的《關於開展資產評估行業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專項整治工作將重點聚焦五個方面: 一是整治資產評估師將資格挂靠在資產評估機構但並不實際執業,以及資產評估師不在資產評估機構專職執業等行為﹔ 二是整治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師超出勝任能力執業、嚴重影響評估質量的行為﹔ 三是整治已在市場監管部門取得營業執照、但未在財政部門完成備案或者提供的監管信息不符合要求的資產評估機構及其分支機構﹔ 四是整治資產評估機構或資產評估師通過網絡平台或者其他媒介售賣資產評估報告的行為﹔ 五是整治資產評估機構質量控制制度、內部管理制度和職業風險基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執行不到位的行為。…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