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局:企業要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 理性地對待匯率漲跌

人民網北京10月22日電 (記者杜燕飛)“企業一定要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要立足主業,理性地來對待匯率的漲跌,要非常審慎的安排自己資產、負債的幣種和期限,要選擇適合自身的套保策略。”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今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家外匯管理局將繼續支持企業做好匯率風險管理,全方位、多領域提升匯率風險中性意識,支持金融機構持續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支持力度。
王春英表示,在外匯市場管理和發展方面,滿足實體經濟避險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份,企業遠期、期權等外匯衍生產品交易規模接近9000億美元,同比增長80%,比同期結售匯增速高出56個百分點,套保比率已達22.1%,同比上升7.9個百分點,顯示出企業避險意識、風險中性經營理念明顯提升。
王春英表示,近年來,國家外匯管理局採取多項措施推動企業或者市場主體增強匯率風險中性意識,成效明顯。
第一,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匯率風險意識。今年,外匯局微信公眾號推出了系列衍生品相關的理念、概念,銀行具體產品類型,企業利用衍生產品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案例等一系列宣傳文章,提高了市場主體獲得信息的便利性和針對性。同時,也加強了和商務部、人民銀行以及國資委等部門的溝通和協作,在培訓、宣傳合作等方面形成合力。外匯局分支局和銀行加強了上門指導,引導企業樹立匯率風險中性意識。
第二,支持金融機構持續加強服務能力建設。通過外匯自律機制,外匯局開展了銀行匯率風險中性管理評估,引導銀行不斷加強人員專業化培訓,提升分支機構的展業能力,有效擴大衍生產品服務的覆蓋面。銀行衍生產品服務涉及基層各個方面,銀行人員能力提升,網點分布廣泛,可以更好服務於基層需求。同時,搭建銀企交流合作平台,精准服務企業合理避險的需求。
第三,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的支持力度。積極拓展中小微企業的匯率避險渠道,比如說,推進銀行合作辦理外匯衍生產品業務發展。有一些小型銀行,可能自身沒有像大銀行一樣辦理衍生品服務的資格,但是它有相當多的小微客戶。
“一方面,在政策上支持小型銀行和有資質的大型銀行進行合作,通過大型銀行滿足相關客戶需求,有利於小型銀行服務本地小微企業避險保值。”王春英表示,另一方面,推動各部門降低中小微企業避險保值的成本。比如指導交易中心減免銀行服務中小微企業避險保值衍生品交易手續費,一些銀給予一些符合他們規定要求的小微企業一定限額的外匯衍生品專項授信額度。也就是說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可以不用提交真金白銀的保証金,就可以在授信額度范圍內開展衍生品的避險保值,中小微企業的避險成本就會下降很多。
王春英強調,企業一定要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要立足主業,理性地來對待匯率的漲跌,要非常審慎的安排自己資產、負債的幣種和期限,要選擇適合自身的套保策略。
王春英建議,一是要識別可能面臨的匯率風險。企業一定要對自己日常運營中存在的匯率風險因素進行辨析與識別,充分認識面臨的風險敞口是多少。
二是看到有風險敞口后,要制定有效適用的套保策略。建議企業根據自身的風險敞口,同時結合自己的生產經營情況制定套保策略。遵循適用原則,選擇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和套保需求相一致的遠期、掉期或者期權等產品,可以選擇靜態對沖,也可以採取滾動對沖等靈活的方式。企業自己應該有這個選擇的意識,商業銀行也會幫助企業提供這方面的咨詢和服務。
三是要建立完善科學的考核機制。企業應該保持財務狀況的穩健和可持續。過去提到不應該以套保盈虧論英雄,不能簡單地用遠期匯率和到期的即期匯率做比較來看套保究竟是盈還是虧、是賺還是賠。應該遵循的就是“期”(未來)和“現”(現在)相結合的原則科學評價,把風險敞口的損益和衍生工具的損益加總以后去綜合評價,隻有用這種科學的評價,公司的財務人員才有條件把風險敞口鎖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