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創新突破+及時普及”是必由之路

2021年10月30日08:5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創新突破+及時普及”是必由之路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環境錯綜復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應對這種復雜形勢,需要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和工作准備。從人的發展角度而言,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激勵和釋放人的科技創造力,決定了其在世界競爭中的地位。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一個國家、地區科學技術的普及程度,從根本上決定著這個國家、地區生產和文化的發展水平,決定著這個民族的創新創造能力。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華遏制和挑戰,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從源頭突破抓科技創新,解決“卡脖子”關鍵問題,從社會推廣抓科學普及,實現快速轉化應用,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選擇。

   當前,科技創新廣度顯著加大,深度顯著加深,速度顯著加快,精度顯著加強,與之相適應,科學普及的廣度、深度、速度、精度也同步發生變化,這要求科普工作更廣、更快、更深、更准發力。同時,科學普及的內涵和外延也在發生深刻變化,不僅要通過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而且還要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更加重視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培育。

   提高公眾科學素質,更要發揮其在促進創新成果快速轉化應用上的重要作用。

   因此,順應科技發展規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走“創新突破+及時普及”的必由之路,形成科技與社會的良性互動,推進科技治理,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人的現代化是實現現代化的邏輯起點和最終目的,發展最終所要求的是人在素質方面的改變,這種改變是現代化制度與經濟賴以長期發展並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當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僅為10.56%,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加之我國幅員遼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加快提升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對於在戰略競爭全局中贏得主動非常關鍵。

   當前,我們需要一手抓科技創新,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一手抓科學普及,著力提升公眾科學素質。與科技創新相對投入多、重視足相比,要盡快補足科學普及短板,特別是圍繞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突破以往科學普及的狹義內涵和慣性思維,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加強針對性、高質量的應用型科普工作。面向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要有針對性地提升領導干部、產業界的共通性、基礎性、關鍵性科學技術的推廣普及應用。如,在數字經濟發展良好的基礎上,推進徹底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增強制造業等實體經濟的科技轉化應用能力。面向政府,加強數字意識提升和在線服務能力,增強信息素養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高對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5G等數字發展能力。(作者:王挺,系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責編:張文婷、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