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稅惠“春雨”,“潤”出市場澎湃活力

2021年11月13日08:2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在國家稅務總局福州市台江區稅務局辦稅服務廳,納稅人在辦理涉稅業務。新華社發

  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龍崗區稅務局組織專家團隊走進企業,宣傳最新稅惠政策。盧穎攝/光明圖片

  國家稅務總局寧波市鄞州區稅務局干部在企業了解企業生產情況,持續推進“點對點”管家式稅費服務模式。庄冠冠攝/光明圖片

  新華社發

   【經濟界面】

   減稅降費亮出最新“成績單”——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9101億元,其中新增減稅7889億元,新增降費1212億元。

   能完成這樣的成績,靠的是一系列旨在減輕企業負擔的減稅降費政策措施。進入三季度,針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生產成本上升等對工業經濟尤其是對制造業企業帶來的影響,我國在已經出台減稅降費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允許企業提前享受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實施階段性稅收緩繳等舉措,助力企業紓困解難。

   當這些稅惠“春雨”精准滴灌到微觀個體上,企業獲得了多少真金白銀的利好?當一個個市場主體被“潤”出活力,匯集而來的巨大能量怎樣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進行了採訪。

  1.降低研發成本 激活企業創新動力

   【政策】

   科技創新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今年以來,我國推出不少稅費政策聚焦支持科技創新。3月,我國宣布允許企業在10月納稅申報期提前享受上半年加計扣除優惠,並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9月,優惠政策再加碼,企業可以提前享受范圍擴展至前三季度,進一步降低企業研發成本,增強科技創新的活力和動能。

   這幾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兩次提高扣除比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公司都趕上了。“2018年扣除比例提高至75%后,公司研發費加計扣除金額9.15億元,減免企業所得稅2.29億元。今年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加計扣除金額7.05億元,減免企業所得稅1.76億元。”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公司財務總監盧淑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真金白銀的“紅包”對企業而言意味著什麼?“我們的切身感受是,提高研發費加計扣除比例,幫助企業減輕了資金壓力,加大了研發投入,促進了產品更新換代,提高了核心競爭力。”盧淑華介紹,目前,公司已具備年產180列至200列動車組、4000輛城鐵車、600輛普通鐵路客車的能力,產品出口至22個國家和地區,簽約額超過120億美元。

   和盧淑華有同樣感受的人不在少數。國家稅務總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全國各類企業提前享受加計扣除金額1.3萬億元,減免稅額3333億元。換言之,實施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相當於減少了企業當期應繳納的稅款,增加了3333億元的可用資金。從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看,82.1%享受優惠的企業加計扣除超過100萬元。從戶均水平看,享受優惠的企業戶均研發投入456.5萬元,按可比口徑測算,同比增長13.3%。政策激發了企業的創新熱情,研發投入力度得到增強。

   對制造業企業而言,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與提前享受范圍擴展的雙重優惠,更是增強了制造業企業的發展動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動能。“雙重利好惠及18.6萬戶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金額達9036億元,減免稅額2259億元,佔全部享受優惠戶數和減免稅額的比重分別為57.7%和67.8%。其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帶來制造業企業多享受減免稅額571億元,政策支持制造業發展的導向得到有效顯現。”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介紹。

   王道樹透露,在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制造業企業中,30.2萬戶民營企業加計扣除金額達9536億元,減免稅額2384億元,佔全部享受優惠戶數和減免稅額的比重分別為93.5%和71.5%,對促進民營企業在穩定預期中更好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告訴本報記者,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技術創新是核心動力,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意味著企業研發投入越多,稅收抵扣越多,這種正向激勵有助於引導企業加大科研投入、進行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2.紓困小微企業 “一減兩升”成效顯著

   【案例】

   立冬已過,茶葉進入休眠期,位於江西省遂川縣的江西茗優茶葉有限公司正抓緊加工綠紅花茶。今年,僅紅茶一項,這家小微企業已出口40萬美元。“去年春茶採摘時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公司招工用工難、資金周轉慢,之后又面臨國內外市場萎縮、茶賣不出去的困境。稅務部門及時兌現減稅降費政策,降低養老保險費率、減免增值稅等12萬多元。今年,又繼續延長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優惠的政策執行期限,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現在公司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僅為2.5%,工會經費全額返還,成本下降了20%,幫助我們‘恢復元氣、增強活力’!”公司總經理林建陽高興地說。

   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活力的重要來源,也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近年來,我國出台了一系列面向小微企業的稅費優惠政策,政策力度不斷加碼,政策效應逐步顯現。

   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起征點在2019年從月銷售額3萬元提到10萬元的基礎上,今年進一步提高到15萬元。“相應地,2019年享受免征政策的小規模納稅人戶數從政策調整前的3364萬戶增加到3820萬戶,今年前三季度又進一步增加到4365萬戶﹔2019年減稅金額從政策調整前的1397億元增加到2286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又進一步增加到2995億元。”國家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介紹。

   同時,今年我國繼續實施2020年出台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由3%降到1%的政策,起征點以上也就是月銷售收入超過15萬元的納稅人稅負減輕了三分之二,今年前三季度新增減稅1188億元,惠及758萬戶納稅人。

   對小微企業而言,另一個重大利好是所得稅實際稅率持續降低。在2019年將小型微利企業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所得稅的基礎上,今年再減半征收,實際稅率隻有2.5%。“今年前三季度減稅1986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減稅額,惠及511萬戶小型微利企業。同時,小型微利企業所得額100萬~300萬元的部分,繼續享受減半計征實際稅率為10%的優惠,今年前三季度減稅636億元,惠及20萬戶小型微利企業。”蔡自力透露,這些稅費優惠政策措施持續落地生根,有力促進了小微企業紓困發展,取得了“一減兩升”的積極成效。

   “一減”即稅收負擔減輕。前三季度全國七成有經營活動收入的小微企業無需繳稅﹔小微企業每百元銷售收入繳納稅收在2020年同比下降19.4%的基礎上,今年前三季度又較2020年同期進一步下降18.9%。

   “兩升”即吸納就業人數和市場創業活力雙雙提升。今年9月份,全國小微企業職工申報個稅人數同比增長9.9%,自春節返崗以來連續7個月環比上升,為穩就業提供重要支撐。截至三季度末,全國涉稅市場主體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共6076萬戶,比2020年同期增長6.7%,比2019年同期增長21.7%,兩年平均增長10.3%。

   政策“紅包”還在繼續。11月1日起,我國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實施階段性緩稅措施,截至11月4日,政策實施4天已為符合條件的制造業中小微企業辦理緩繳稅款62.1億元,有效緩解了這些企業的資金壓力和經營困難。稅惠政策持續助力小微企業做大做強,為經濟穩中向好注入持續動力。

  3.助力吸收外資 增強外商投資信心

   【數據】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辦涉稅市場主體中的外資企業為4.16萬戶,較2020年同期增長26.1%,整體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全國重點外資企業注冊資本同比增長3.5%,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外資企業注冊資本同比增長5.3%﹔外資企業採購設備投資同比增長16.9%,其中制造業採購佔比接近六成。外資對中國經濟發展信心更足,得益於包括稅費優惠政策在內的各項“穩外資”措施。

   11月4日,黃浦江畔,“四葉草”如期綻放,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約而至。手握知名美妝品牌“妮維雅”的德國拜爾斯道夫集團今年早早“佔位”,一舉拿下504平方米參展面積。“集團不只是看好進博會這個平台,更看好中國強大的實力和中國這片投資熱土持續散發的吸引力。”德國拜爾斯道夫集團東北亞董事總經理薛薇告訴記者,去年7月,拜爾斯道夫創新中心在上海正式投入使用,旨在支持以中國市場為重心的東北亞市場以及新興市場的新產品開發。“稅務部門第一時間帶來了全面的政策服務和解讀。”薛薇說,中心適用增值稅零稅率應稅服務政策,目前已享受650萬元的稅收紅利。

   王道樹指出,今年我國出台的各項稅費優惠政策,外資企業同樣可以依法享受。同時還繼續實行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遞延納稅等專門優惠政策,服務擴大對外開放,增強外商在華投資信心。

   “近年來,我國對於助力外資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不斷加碼。政策力度大,既包括深化增值稅改革等普惠性的減稅降費措施,也包括限定地區、產業、行業、項目的減免稅優惠,確保外資企業市場主體享受優惠﹔覆蓋環節廣,針對企業進口、出口、研發、直接投資、再投資等各個環節均有政策性支持,精准對接外資企業在華發展各階段、多方面需求﹔優惠類型多,減免稅、再投資退稅、遞延納稅等多種類型的優惠方式覆蓋多個稅種,有效地減輕了企業負擔,拓寬了企業資金鏈,促進外資企業良性發展。”李旭紅說。

   記者了解到,2018年1月1日起實施的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遞延納稅政策,對境外投資者從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凡直接用於再投資境內項目的,暫不繳納預提所得稅,可以有效緩解外資企業資金壓力,促進外資企業在華再投資持續增長。

   “這項政策的實施效果體現了三方面特點:一是受惠范圍擴大。前三季度全國享受利潤再投資遞延納稅政策金額96.1億元,同比增長50.38%﹔促進股息再投資1000.5億元,同比增長54.6%,各項指標再創新高。二是受益行業增加。享受政策優惠的被投資企業涵蓋了68個行業,與上半年相比,覆蓋行業范圍進一步擴大。外資再投資資金三成以上都流向了汽車制造,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等制造業行業。三是外資企業評價相當積極。調查顯示,在今年前三季度已辦理遞延納稅申報企業近九成認為該政策對於企業增資擴產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和‘加速增資決策落地’。”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司長蒙玉英向記者表示。

   此外,稅收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外資企業享受加計扣除金額2649億元,減免稅額662億元,享受優惠的外資企業戶均研發投入1674萬元,遠遠高於其他企業平均水平,反映出外資企業科技創新力度持續加大。

   王道樹表示,稅務部門將繼續以更高標准優化稅費服務,更實舉措助企紓困解難,更大力度激發市場活力,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

   (記者 陳晨)

   ●鏈接

  研發投入越多 稅費優惠越多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是國家為鼓勵企業在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方面的研究開發,在企業實際發生研發費用支出數額基礎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的扣除數額。該政策適用於除煙草制造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娛樂業外的其他企業。其中,除制造業外的企業研發費用按75%加計扣除﹔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今年從75%提高到100%。

   制造業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自今年1月1日起,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00%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自今年1月1日起,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200%在稅前攤銷。

   如果一家制造業企業符合條件的研發費用金額為100萬元,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當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時,可扣除的研發費用=實際發生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研發費用=100+100×75%=175(萬元)﹔當研發費用能加計扣除100%時,可扣除的研發費用=實際發生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研發費用=100+100×100%=200(萬元),意味著該制造業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扣除200萬元,研發投入越多,稅費優惠越多。

   (陳晨整理)

(責編:王仁宏、連品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