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展品,在這裡變“商品”
|
|
|
|
|
|
11月4日,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如期拉開帷幕。今年共有58個國家和3個國際組織參加國家展,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家參展商亮相企業展,國別、企業數均超過上屆。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為期6天的進博會似乎參與感不強。但事實上,在上海市青浦區諸光路,與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僅一街之隔,有一座大型商場——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下稱“貿易港”)。在這裡,消費者可以買到往屆乃至本屆進博會的“展品”。
走進貿易港,乍看之下似乎與普通大型商場區別不大,但商鋪裝修獨具特色,一家商鋪就是一個國家的“進口館”,凸顯著這個國家最鮮為人知的元素。據悉,該貿易港於2018年11月開業,集展覽展示、促進貿易、引導消費、引資孵化等功能於一體,是由綠地集團打造的進博會“6天+365天”常年交易服務平台。與其說,貿易港是一家銷售進口商品的商場,不如說其更像是全年舉辦的進博會。
會講漢語的各國“店主”
貿易港的各個商鋪內,常常由當地生意人“坐鎮”。他們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為了更便捷地在中國做生意,很多人學習了漢語。記者在貿易港一樓入口處的斯裡蘭卡體驗中心遇到了“店主”,他用一口流利的漢語向大家介紹斯裡蘭卡的手工藝品。
同樣,在巴基斯坦進口館,店內多處擺放著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的國旗,象征著兩國的友誼。“店主”雖身著當地特色服裝,但也可以用漢語和消費者作簡單的溝通交流。談到當地特產岩燈、地毯,這位巴基斯坦人熱情又自豪。
從店鋪陳設看,土耳其進口館的經營已經很成熟,主攻提高生活質量的家居用品——精美的羊毛地毯、像寶石一樣的璀璨的燈具、五顏六色的碗碟、手工繡的工藝品……價格適中的商品,每一樣都讓顧客愛不釋手。
據悉,第四屆進博會開幕前20天,貿易港又迎來了17個國家館加入。此次全新開業的阿富汗、保加利亞、柬埔寨、克羅地亞、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國、剛果(金)、愛沙尼亞、希臘、匈牙利、愛爾蘭、馬耳他、尼泊爾、巴基斯坦、秘魯、烏拉圭、烏茲別克斯坦等17個國家館的商品地域特色濃厚,此前在中國市場上不多見。無論是剛果(金)的手工木制收納盒,還是尼泊爾的銅質手工頌缽,都讓人眼前一亮。
至此,貿易港已有來自76個國家和地區的180家客商入駐。在相關國家駐華機構、商協會的支持和授權下,目前貿易港內國家館已達到63個。
值得一提的是,尼泊爾進口館內展有百余款尼泊爾商品,其中手工編織袋、羊毛圍巾、喜馬拉雅銅質手工頌缽等都是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新品,這些商品由當地婦女手工制作而成。
在尼泊爾,品牌方通過尼泊爾婦女技能發展組織讓尼泊爾婦女獲得縫紉和編織技能培訓的機會,通過制作手袋、玩具、鞋類和家居飾品等手織和手工產品,改善她們的生計。
尼泊爾客商Shankar koirala表示,期待尼泊爾國家館在貿易港的正式亮相,既能幫助尼泊爾展示國家文化、打開商品銷路,也能為當地的婦女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擴大進博會“溢出效應”
在本屆進博會來臨前,貿易港各國家館已提前將參展商准備參展的新品擺上展架,總數超800款。如希臘國家館推出的有機芝麻能量棒、秘魯國家館主打的羊駝毛圍巾、古巴國家館推出的朗姆酒、蒙古國家館引進的伏特加、瑞士國家館主推的瑞士鹽。
同時,貿易港還將推出墨西哥進博商品周、瑞士國家日、希臘進口館開館儀式暨中希文化交流藝術雙周展等多國主題活動,並依托貿易港平台同步開展商貿交流、供需對接、採購訂貨等活動,讓海外客商通過國內市場動態、消費需求反饋,及時調整參展進博會商品品類,把更多名優新品帶入國內市場。
擴大進博會“溢出效應”,是進博會交易平台的使命之一。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國內首個進博主題消費業態“進博集市”表現出了良好的消費勢頭,位於南京東路的進博集市日均銷售額超過15萬元,日均客流超過1萬人次。
另據記者了解,虹橋國際機場的進博集市也在加快推進落地。屆時,虹橋國際機場進博集市將通過設置國家館和進博商品集合館等功能區域,引入食品酒飲、美妝個護、工藝品等20余個國家的1500余款優質進口商品,打通進博商品在虹橋國際樞紐的集散鏈路,與國內外消費者共享進博紅利。
在上海,除了綠地貿易港可以買到進博會上展出過的產品,虹橋品匯同樣也是一個進博會展示交易平台。據悉,“十四五”期間,虹橋品匯將聚焦咖啡、酒類、保健、奢侈品、藝術品、家居、康養、醫美等,打造1個集中度顯示度最高的常年保稅展示交易平台,建成10個百億級的進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設100家虹橋品匯分中心。
(本文圖片均由記者吳斯潔拍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