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家政需求日益旺盛 小家政如何托起大民生

2021年11月27日08:5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小家政如何托起大民生

【經濟界面】

烹飪保潔、整理收納、育嬰育幼、養老護理……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新型城鎮化、社會分工細化、人口老齡化等社會進程的發展,以及三孩生育政策實施,曾經被忽視的職業——家政,如今已經成了許多人生活中離不開的剛需,為一個個家庭“雪中送炭”。

日前,國家發改委等15部門聯合印發《深化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三年實施方案》,要求到2023年,每個“領跑者”城市培育3家以上品牌化員工制家政企業。在提質擴容、規范化發展進程中,家政行業還面臨哪些困境?如何在政策支持下健康有序發展?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調研。

1.多樣化家政服務成為剛需

【案例】

今年8月,家住北京市通州區的90后女生劉雨晨,成為一個“新手”媽媽。由於缺少照顧新生兒的經驗,小兩口決定請一位月嫂。從如何喂養嬰兒,到嬰兒洗澡流程,不僅新生兒得到了月嫂的專業護理,劉雨晨也學到了很多照顧新生兒的經驗。

“一方面,我們是雙職工家庭,孩子的父親工作非常忙,家裡的老人也不能長時間留在北京,照顧孩子很缺人手﹔另一方面,也考慮到想用更科學的方式養育小孩,讓她能夠養成好習慣,吃得更營養,身體更健康。”談起選擇月嫂的原因,劉雨晨告訴記者。

隨著當下許多年輕人觀念轉變、收入水平增長,以及工作、家庭難以兼顧的客觀狀況,月嫂、育嬰師、保姆等家政服務逐漸被更多人需要。記者在某招聘網站發現,在北京地區,招聘家政人員接送孩子、看孩子、做飯、保潔、照顧老人的需求量都比較大。

在北京市海澱區某學校任教的徐老師,由於夫妻雙方工作都比較忙,家裡又沒有老人幫忙看孩子,兩個孩子放學后沒人照顧,所以請了保姆接送、做飯﹔在北京某律所工作的蕭珊,有一個三歲的女兒,自己的父母回老家后,也請了保姆照顧孩子,一個月要花費7000元左右。在蕭珊居住小區附近的公園,很多玩耍的小孩都是由保姆照看的,蕭珊告訴記者:“現在很多雙職工家庭,父母工作忙、孩子沒人照顧的情況非常普遍。特別是隨著二孩等政策的落實,家中兒童多,就更需要請家政人員照顧了。”

此外,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居家養老需求也在逐年增多,請專業的家政人員照顧老人、做康復護理等需求也在增加。

“整個市場對家政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家政服務已經成為很多家庭的剛需,並且呈現持續增長趨勢。”北京家政服務協會理事、北京唐頓世家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陳哲介紹,目前,公司業務基本以住家養老這種需求的訂單為主,每月大概會有三四百個訂單。從整個市場來看,像保潔、整理收納等小時工的訂單量就更多了。

從一兩年服務期的住家養老、育嬰育幼,到清理油煙機、全屋清掃等簡單的小時工服務,家政需求已經覆蓋到人們日常居家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近,居住在北京市西城區的曾澤乾剛裝修完婚房,在裝修過程中、完工后他都找了“開荒保潔”去家中打掃。曾澤乾告訴記者:“裝修后家裡有大量建筑垃圾和裝修垃圾,而且對於撕掉地面和窗戶上的保護,清理櫃子內部的灰塵等,我們自己處理起來比較麻煩,都無從下手,所以請了幾次家政保潔。”

在裝修過程中,曾澤乾共找了4次開荒保潔,一般是兩三個阿姨一起工作半天。在一些平台上,家政服務的價格約為每個阿姨每小時60元左右,不同類型的清潔會有不同的價格。

在曾澤乾看來,現在的年輕人請家政已經比較普遍了,“主要還是因為多數年輕人工作相對比較忙,有的也不喜歡打掃衛生。保潔小時工相對價格不高,能給房屋的清潔程度帶來比較大的改善。但是中老年人請家政應該相對較少,他們更習慣於自己干活兒,覺得是花了冤枉錢。”

對家政服務需求的增長,以及個性化需求的增多,也推動家政行業走向多樣化、精細化。今年1月,人社部公布了一批新增職業工種,在“家政服務員”職業下增設“整理收納師”工種,反映出當下就業市場上,家政行業中新技術、新職業的發展變化現狀。

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日益提高,對收納整理等新型家政的需求也日益增多。《2020中國整理行業白皮書》調查顯示,85%的中國人不懂空間規劃,其中91%的人患有囤積症,舍不得扔衣服﹔83%的人衣櫃衣物數超過500件﹔75%的人浪費大量儲物空間。在整理收納行業,目前全國接受過職業整理師培訓的人數為7000余人,2019—2020年全國新增職業整理師2200余人,增長勢頭強勁。

2.從業人員存在2000萬人缺口

【案例】

近日,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尹女士想通過中介找家政人員幫忙帶孩子。一個多月后,也沒找到合適的。“想找既能保証工作時間,又能對孩子好的。”她告訴記者,有經驗的住家阿姨工資待遇要七八千元,還很難找到合適的,“沒想到找保姆比我找對象還難。”

近年來,家政需求日益旺盛,然而家政服務供給量仍存在較大缺口,供需市場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不平衡。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已達3000萬人,但仍存在2000萬人左右的缺口。

人社部近日發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全國招聘大於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顯示,營銷員、餐廳服務員、商品營業員、保安員、快遞員、家政服務員、保潔員、市場營銷專業人員、焊工、客戶服務管理員排名位居前十。其中,從事家務料理、家庭成員照護、家庭事務管理等工作的家政服務員,在廣州市、廈門市、重慶市、福州市等地需求缺口較大。

“在家政行業中,與整體的從業人員缺口相比,更缺少的是職業素養高的阿姨。”陳哲介紹,目前市場上,經過系統培訓,具備專業的職業技能,服務意識到位的家政服務人員還較為欠缺。

曾澤乾對此有更為直觀的感受,此前他的4次“開荒”是在不同的平台上下的訂單。對於服務水平,曾澤乾表示:“打掃的質量不盡相同,但是相對我們年輕人自己打掃衛生的話,還是要精細許多。保潔阿姨都會帶自己的吸塵器等工具,不用擔心家裡打掃衛生時缺少工具。有一些不足,就是有些阿姨時間觀念不強,沒在約定的時間按時到達,有些阿姨工作時磨洋工,增加了時間成本。”

記者在一些招聘網站搜索發現,很多對家政服務人員的招聘要求都比較寬泛,年齡要求在20至55歲之間,如果沒有經驗可以免費培訓,入職后根據崗位不同,工資待遇在四五千元到兩萬元不等。而對於家政人員的技能培訓,目前市場上的各個家政公司,主要在遵循家政服務員國家職業技能標准和相關指導意見的前提下,在公司內部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因此,培訓效果如何評判,如何保証工作中的服務質量,這些問題目前在市場上還沒有統一的答案。

據陳哲觀察,一方面家政市場越來越大,人們對家政服務的需求量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家政從業者們也切身地感受到從業人員數量、整體素質已經跟不上市場發展需求。

“從家政服務的需求端來看,用戶的平均年齡在逐年下降,但是對於從業者而言,他們的年齡卻在逐年上升。”陳哲告訴記者,目前,家政從業人員年齡主要分布在60后到85前之間,85后、90后的年輕人從事家政行業的人數還較少,很多年輕人並不願意從事家政行業。

日前,引發網友熱議的話題“00后當保姆會被看不起嗎”,也揭示了家政行業的發展現狀。對於“00后當保姆”的個例,許多網友表示理解,但是年輕人入職家政行業的職業選擇,仍然以其“另類”色彩,沖擊著人們傳統的擇業觀。一些網友表示,“從長遠來看,還要考慮職業前景問題”“擔心這個職業不被尊重”。職業認可度不高、傳統觀念制約、職業發展缺乏上升通道等現狀,成為制約家政行業發展的瓶頸。

3.鼓勵家政服務企業實行員工制

【案例】

去年5月,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大塅鎮開設了2期家政服務月嫂培訓班。60余名農村婦女放下鋤頭走進課堂,分批接受專業系統培訓。村民羅賢梅經過培訓獲得了保育員証書,近一年來,一直在江西省南昌市從事月嫂工作,月薪近萬元。近年來,各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廣泛開展家政服務培訓班,不僅提高了從業人員的職業水平,也有效帶動了就業和鄉村振興。

為推動家政行業有序發展,近年來一批有針對性的相關政策陸續出台。根據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部門聯合印發的《深化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三年實施方案(2021—2023年)》要求,到2023年,每個“領跑者”城市培育3家以上品牌化員工制家政企業,社區家政網點服務能力覆蓋率達到90%以上,10%的家政從業人員接受過家政相關學歷教育。同時,實施方案提出發展員工制家政企業、推動家政進社區、打造知名家政品牌、持續提高家政從業人員素質、提高家政從業人員待遇等9方面重點任務。

據相關業內專家介紹,員工制與中介制是目前家政服務業的兩種主要商業模式。在中介制家政企業中,家政服務人員不是公司正式員工,公司為客戶和家政服務人員提供居間服務。在員工制家政企業中,公司與家政服務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並為其繳納“五險一金”,公司統一安排服務人員為客戶提供服務,並進行持續培訓管理,有利於提升從業者的穩定性和獲得感。

“怎樣找到盡心負責的保姆帶孩子,這是每戶家庭都非常關心的問題。”蕭珊告訴記者,家中請的保姆是通過熟人介紹的,來到家裡工作后,彼此不熟悉,還需要一段磨合期,更重要的是,要觀察一下保姆帶孩子是否靠譜。“如果家政人員有公司負責培訓、派單、監管,服務質量更能得到保証,消費者也會更加放心。”蕭珊說。

蕭珊的擔心並非個例,關鍵時刻找不到合適的家政人員、開攝像頭監控服務行為、家政人員干了幾天就離職等狀況,都反映出在沒有合理市場機制的情況下,消費者面臨的不確定風險。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雇主無理要求多、待遇不佳等問題,也是當下許多家政服務人員面臨的困境,需要得到相關機制的保障。

“目前,市場上實行中介制的家政企業居多。在家政服務業實行員工制等政策的鼓勵下,我們也在往這個方向努力。”陳哲表示,目前,公司內的家政服務人員有員工制、培訓制、挂靠制三類。對於實行員工制的阿姨,除了會進行統一培訓之外,還會提供包括保險等更多保障。

除了鼓勵支持員工制,各地對家政行業發展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廣東省廣州市,人社、民政、衛健等民生服務集中到基層家政服務站,引導正規、優質家政企業進駐,發展特色家政服務與產品。其中,居家服務、母嬰照護、養老護理、醫療康復等服務,滿足了社區居民多樣化的家政需求。近期,四川省、天津市濱海新區、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山東省菏澤市等多地舉辦家政職業技能大賽等活動,在各地掀起學習、提升家政服務技能的熱潮。

(本報記者 姚亞奇)

(責編:王震、連品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