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看這三地如何打造“零碳之城”

2021年11月29日09:2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看這三地如何打造“零碳之城”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版《世衛組織全球空氣質量指南》指出,空氣污染是人類健康面臨的最大環境威脅之一,應通過降低主要空氣污染物的水平來保護人類健康並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

有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700萬人因空氣污染死亡。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溫室氣體是二氧化碳。盡管二氧化碳對人體無害,但日常溫室氣體的排放通常伴隨著其他一些有毒氣體。英國清潔空氣基金執行董事簡·伯斯頓表示,清潔空氣是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新前沿。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那麼,各個城市如何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減少空氣污染呢?

近日,世界經濟論壇官方發文介紹了倫敦、布宜諾斯艾利斯、新加坡市等三個城市在交通方面減少空氣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

倫敦:超低排放區限制汽車尾氣

英國倫敦分管環境與能源的副市長雪莉·羅德裡格斯介紹說,空氣污染是倫敦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環境威脅。

在倫敦,有數百萬人暴露於空氣污染中,有20萬人患有哮喘,而空氣污染加劇了這種情況。交通是排放二氧化氮(NO2)和細顆粒物(PM2.5)的最大“貢獻者”,這些非常微小的潛伏在我們四周的顆粒物對人體危害巨大。因此,倫敦在減少污染方面的努力從交通開始。

2019年,倫敦在城市核心區域劃定設立了世界首個24小時“超低排放區”,提出尾氣排放量超過標准的機動車進入該區域將被收取額外費用。簡單來說,當車開進該區域時會被抓拍,有專人將其與數據庫進行核對,檢查車輛型號並判斷排放是否超標。如果超標,就得支付12.5英鎊,如不按時支付,將被罰款。

羅德裡格斯稱,這項措施的成效已經顯現。短短幾年內,該區域NO2濃度降低了大約44%,PM2.5降低了27%,碳排放量下降了約6%。

倫敦市長薩迪克·汗表示,其目標是努力使倫敦在2030年之前成為一個淨零碳城市。“除了其他規劃,交通是最大的杠杆之一。”

布宜諾斯艾利斯:利用技術讓公共交通按需服務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負責交通的副市長胡安·何塞·門德斯稱,城市的交通擁堵會導致更多的時間浪費,這是一種成本﹔同時產生更多的排放,這是另一種成本。他強調,需求管理對城市來說至關重要。這意味著可將上述成本轉化為更好的決策、更少的擁堵和排放,從而建設一個更好的城市。

布市的城市公交車每周7天、每天24小時在相同的路線、相同的車站間運行。“可能有這種情況:凌晨3點,你在城裡坐公交車,車裡空無一人,而且30—35分鐘才能等到車。”門德斯說,“按需服務是利用技術實現的,例如,我們可以重新安排公交車站。與其讓乘客走到五個街區外的公交站,不如讓公交車停在離你很近的地方。我們可以在公共交通需求很低的夜間這麼做。”

門德斯介紹說:“我們還可以改換車輛,凌晨3點換作一輛小汽車來接乘客,而非使用現在這樣的大型公交車。夜裡,乘客也不必在離家很遠的地方等車,因為公交車很可能在離家50米遠的地方接到你。”

新加坡市:兩大層面著手打造淨零碳城市

地區通行証制度是新加坡市從1975年—1988年實施的一項道路收費制,指機動車在進入新加坡市道路上設置的控制區域之前,需要購買紙質通行証。這是一種用車限制措施,旨在控制高峰時段中央商務區的交通擁堵。

新加坡市陸路運輸局首席創新與交通技術官藍維善介紹說,陸路交通是新加坡市第三大碳排放源,僅次於能源和工業。因此,新加坡市正努力讓市民意識到,為控制氣候變化,要在交通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管理層面,新加坡市的目標是建立更加完善的快捷運輸系統,方便市民乘坐交通工具出行,讓80%的居民實現從家到地鐵口步行不到5分鐘。

在技術層面,新加坡市致力於車輛電氣化,即推動更多人購買並駕駛零排放電動汽車。“我相信這不僅對環境有益,對城市整體發展也有益,這有利於人口稠密的新加坡市應對氣變挑戰。”藍維善說。

除了上述三個代表性城市,還有許多國家的城市和地區致力於發展淨零碳城市。如新西蘭的惠靈頓,自2001年以來一直在收集碳數據,他們利用這些數據和信息來制定明確的強有力的淨零計劃,以保証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又如比利時的魯汶有個非營利性的合作組織,匯集各方資源在基礎設施方面進行聯合投資。

應對空氣污染,控制氣候變化,各個城市的努力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越來越多的城市行動起來,打造清潔環保的淨零碳之城,我們離世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會更近一步。

(責編:趙竹青、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