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追求個性,崇尚環保,分享愛好

線上二手交易越來越火

本報記者  高  喬
2022年01月12日05: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勾建山作(新華社發)

  近年來,隨著綠色消費風尚深入人心,線上二手交易平台日漸火熱。打開線上二手交易平台,既能找到二手服裝、圖書、電子產品、生活用品,也能發現各種演出門票、潮玩盲盒等個性產品。

  

  消費規模快速增長

  “這套球拍是我最近的快樂源泉,我還和這個賣家成為分享打乒乓球愛好的網友。”在北京工作的“90后”乒乓迷林旻告訴本報記者,最近,她在某線上二手交易平台上買下了一套休斯敦世乒賽冠軍紀念乒乓球拍。作為線上二手交易平台的“買家”和“賣家”,她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買過炒鍋等生活用品,“淘”到喜歡的二手首飾,還“撿漏”過搶手的話劇票。

  如今,像林旻這樣年輕的線上二手平台用戶越來越多。易觀數據分析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從用戶年齡來看,35歲以下人群是二手電商的主力用戶,“80后”“90后”對商品消費的態度既關注性價比,也願意享受超前消費,是消費升級的主流群體,出生於1995年至2009年間的年輕人也是二手電商的潛在用戶群體。

  如今不少人在網上買賣日用百貨、數碼產品、家居用品等閑置物品。在“買家”與“賣家”兩種身份間轉換,成為許多年輕消費者的新型生活方式。從線下的“跳蚤市場”到線上二手交易平台,線上交易已成為目前二手物品的主要交易渠道之一,消費規模快速增長。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等機構發布的《2021中國閑置二手交易碳減排報告》顯示,中國二手閑置物品交易規模從2015年約3000億元快速提升至2020年破萬億元的市場規模,閑置物品交易范圍覆蓋了幾乎所有消費品品類,預計2025年將達到近3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有效盤活可用資源

  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規范發展二手商品市場,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規,建立完善車輛、家電、手機等二手商品鑒定、評估、分級等標准,規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為。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實現再生資源應收盡收。線上二手交易不僅讓處理閑置商品更加便捷高效,也日漸發展為一種追求個性、崇尚環保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理念。

  “從買家角度看,在線上二手交易平台可以買到價格優惠的二手商品,而且常常能找到一些市面上已斷貨或很少出售的商品,也可以找到一些類似簽名球拍這樣的個性化物件。從賣家角度看,在線上二手交易平台賣一些自己閑置的物品,主要目的是讓閑置物品獲得再利用,或者分享某些生活趣味,常常是有趣為主、收益為輔。”林旻說。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朱迪認為,不同於服務經濟、體驗經濟,二手經濟未必需要線下體驗,二手平台不僅讓消費成本降低,也讓交易更便捷。如今,盤活可用資源等可持續消費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出售和購買二手商品成為一件性價比較高且環保的新型消費方式。對年輕消費群體而言,在線上二手交易平台購買商品增添了許多個性化、趣味性的體驗。

  平台須嚴把質量關

  隨著線上二手交易規模不斷增加、交易方式日益多樣化,各類二手交易糾紛時有發生:購買二手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發現賣家隱瞞事實,告知虛假信息﹔在網絡平台購買二手服裝箱包、首飾、手表等奢侈品,發現是高仿假貨……二手交易后維權難、監管難等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有關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購買二手物品前要詳細了解產品信息,通過平台指定的正規支付途徑支付貨款,保存好相關証據材料。在發生糾紛后,及時通過調解、投訴、訴訟等方式依法維權。“二手交易平台應當強化責任意識,重視資質審核,完善交易規則,淨化發布內容,嚴把質量關,提供售后服務,積極解決糾紛。”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

  “目前中國二手市場正呼吁一場供給側和消費側的創新改革。一方面,供給側須不斷創新,鼓勵推進二手消費業態,支持二手交易電商發展,平台自身要完善消費者服務體系﹔另一方面,消費側需要大力普及可持續消費、綠色環保消費,建設資源友好型社會,讓二手交易這種社會新風尚穩健發展。”朱迪說。

(責編:岳弘彬、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