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履職這一年”系列報道
張連起委員:彰顯家國情懷 踐行“責任委員”使命擔當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和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開局之年。過去一年,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心系國是、情系民生,匯聚民意、凝聚力量,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的履職答卷。《代表委員履職這一年》欄目聚焦來自政府部門、行業機構以及一線基層的代表委員,走近即將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追尋他們的履職腳步,傾聽他們的履職心聲。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 張連起 (受訪者供圖)
全國政協常委、資深經濟專家、會計審計專家、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有很多身份。但對他來說,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積極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則是他最看重的使命。
多年來,張連起通過各種方式建言資政,迄今共提交提案60多件,報送建議150次,其中關於“十四五”時期提高制造業比重、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等提案及建議,得到重視和採納﹔在委員履職平台提交疫情防控、提振經濟等建言20多次,其中推進中小微企業減稅降費等多項建議上報中央有關部門﹔在中央有關部門相關座談會上,就疫情防控、補短板強弱項有關問題提出意見建議並報送到中央批閱……在建言獻策這條路上,他始終做到“零缺席”,保持“電滿格”狀態。
“我一直秉持這樣的履職信條:不做喜鵲,不做烏鴉,隻做啄木鳥。”張連起表示。
回憶起過去一年的履職經歷,張連起坦言,自己的2021年,是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的一年。這一年的履職工作,重點圍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強數字安全治理、優化稅制結構等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
“參會發言步履不停,對外發聲凝聚力量”,這是張連起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本著強烈的家國情懷,張連起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參政議政當中,運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堅守“為黨分憂、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責任信條,“敢擔當、善擔當、會擔當”,全天候地踐行了“責任委員”的使命擔當。
2021年,張連起與其他19名委員一起,獲得了首屆“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這一年,他參加了全國政協專家協商會、征求意見座談會和線下讀書等相關活動,兩次赴江西、貴州、山東、安徽等地,提建議、謀對策、增共識。他不僅提交相關提案、反映社情民意,還利用座談會、接受採訪、社會服務等方式,主動對外發聲,傳播制度自信的好聲音。
記者了解到,2021年,張連起提交提案8件,包括《關於促進科技創新、優化股權轉讓所得稅的提案》《關於設立成人節、舉行成人宣誓的提案》等﹔反映社情民意信息5件,通過中央有關部門渠道報送建議12件,包括《關於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建議》《關於加強數據安全管理 盡快完善國家數字治理能力的建議》《關於盡力避免 “拉閘限電”、守住民生底線的建議》等建議。
“好的提案,需要在一線調研中獲得關鍵抓手。當好全國政協委員,就要做一名合格的‘調研員’,堅持‘不調研不提案’的精神,以‘解剖麻雀’的專業精神支撐建言高質量。”張連起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十分重要。
一件好提案的標准是什麼?張連起認為,一是聚焦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當前要圍繞全面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扣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安排的重點任務,確定提案主題。二是知情明政,深入調研。要在調研中深挖選題的情況、成因、對策,力避走馬觀花、隔靴搔痒。三是定位清晰,體現優勢。政協委員要標定自身提案建言的坐標,既考慮代表本領域、本界別人士的意願特色,又充分發揮自身的研究優勢。四是精心打磨文字。切忌模棱兩可,切忌穿靴戴帽,切忌表達干癟,切實體現“精准題材、深透調研、凝練文字、獨到見解、可行建議”。
在張連起看來,全國政協委員身份不是一個角色,更多的是一份責任、使命、擔當。如何將其落到實處?張連起表示,將圍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的能力與水平。堅持學習,深入基層,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知責於心、擔責於身、履責於行,奮發勇毅前行,爭取更大光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