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2022年財經專題>>大學生就業“護航計劃”

高校畢業生如何實現“雲端”就業

2022年05月25日08:48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高校畢業生如何實現“雲端”就業

  一年一度的就業季來臨。最新數據顯示: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為1076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受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大多要通過“雲端”進行。在這種形勢下,今年的就業政策有何新變化?高校能為畢業生提供哪些幫助?“雲招聘”“雲面試”的具體流程又是怎樣的呢?

  問題1 今年就業政策有何變化?

  線上轉接戶籍和檔案正逐步實現

  北京化工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 鄒海燕

  又到一年就業季。像往年一樣,每到這個階段,很多應屆畢業生會處於焦慮狀態,再加上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畢業生們可能更加不淡定。在此,我想告訴大家一些就業政策的新變化,絕對是利好消息。

  第一個新變化是:2021年底,共青團啟動了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區別於以往共青團開展的就業工作,本次行動是專門為高校畢業生量體裁衣,有五個專項計劃,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幫扶。目前,北京化工大學根據這個政策,已經打造了從“專業”認知,到“學業”發展,再到“行業、企業、職業”選擇的“五業”全鏈條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另外,今年中宣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共青團中央等17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涉及河南洛陽、山東濟南、陝西西安等多個城市。這將促進青年高質量發展,讓青年在城市更有為,是構建城市優質人才發展生態的創新組合拳。

  第二個新變化是:今年3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開展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的通知》,要求各高校書記、校(院)長以及校領導班子成員訪“新”企業、拓“新”崗位,不少高校都制定了相關工作方案。對畢業生而言,“訪企拓崗”帶回來的崗位就是“高級定制”。不僅如此,教育部門戶網站還推出了“政策宣傳月”專欄,展示各地促進就業的政策,像積極參加志願服務,尤其是服務冬奧、服務抗疫一線的志願者,將會更受企業青睞。

  第三個新變化是: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取消了報到証、改派和重復體檢。這三個“取消”,適應了就業機制從原來的“統包統分”轉變為“雙向選擇”,再到“自主創業、新業態,自由職業”的演變過程,充分體現出國家將“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這一宏觀政策要求,扎實地轉化為服務每一位畢業生的微觀具體行動,同時也解決了疫情下求職手續辦理不便的問題。“三方協議”在逐步推行“網簽”,報到証取消后,畢業生將沒有必須線下辦理的就業手續。現階段,線上轉接戶籍、檔案也在逐步實現,比如西安有“掌上戶籍室”,符合條件的畢業生坐在宿舍就可以把戶口落到西安。未來,畢業生有望實現“校社銜接”過程中所有就業手續全部線上辦理。不難發現,就業工作正逐漸走向“雲端”,像北京化工大學已構建了“雲端”就業工作網絡,包括就業雲台賬、大數據招聘畫像、精准英才推介,以及跨地區線上雙選會,助力畢業生“屏對屏”斬獲錄取通知。

  基於這些新變化,我建議高校應屆畢業生們廣泛收集信息,開拓視野格局,不要隻緊盯一線城市,青年發展型城市可以作為擇業、擇城市的新目標。同時,不要盲目攀比薪資,不盲目追求大單位,多了解一些基層就業政策及各地區促進就業的政策,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問題2 高校畢業生就業都有哪些渠道?

  線上線下“組合拳”平台多元“選擇多”

  北京科技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 呂朝偉

  新冠疫情催生了校園招聘的新形態,相較於以往線下宣講會、雙選會等招聘活動為主的求職渠道,現在的畢業生求職渠道呈現出線上線下“組合拳”,平台多元“選擇多”的態勢。海量的招聘信息發布在眾多校園招聘平台,如果不能正確選擇,不僅浪費了自己的精力,也影響了求職效果。不同的求職渠道有著不同的平台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求職渠道是同學們獲得有效信息的關鍵一步,畢業生要評估好自己的求職意向,明確求職目標,根據自己的核心需求選擇適合的求職渠道。

  對於希望應聘與自己就讀學校主流行業、專業方向較為匹配工作的同學,首先要關注本校的就業信息平台,包括學校的就業信息網、微信公眾號、就業信息群等渠道。這些渠道信息大多由用人單位在目標高校進行發布,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招聘該校的畢業生,信息有著針對性強、匹配度高的特點。《北京科技大學2021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數據顯示,有半數的北京科技大學畢業生是通過學校官方就業平台發布信息確定了最終的就業機會。學校就業信息平台不僅是本校畢業生求職的主要渠道,在信息的時效性上也有優勢。比如北京科技大學開展的“百企千人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學校領導走訪企業新拓展出來的就業機會都會第一時間通過學校就業信息平台面向畢業生進行發布。

  如果本校就業信息平台無法滿足同學們的求職需求,就需要借助更加綜合性的求職渠道。這裡重點向大家推薦由教育部主管的“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簡稱“24365就業平台”)。作為校園招聘平台的“國家隊”,“24365就業平台”整合了國聘、智聯招聘等社會招聘機構,統籌了“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信息網”等部門和各地各高校的就業信息資源,24小時365天“全時化、智能化”為畢業生提供“互聯網+就業”服務。平台信息權威,整合度高,覆蓋行業、地域廣,同學們可以在該平台參加分行業、分區域的招聘活動。

  對於求職目標單位特別明確的同學,可以重點關注一下目標單位的官方校招平台,比如“華為招聘”“字節跳動招聘”“首鋼集團校園招聘”等企業微信公眾號。及時掌握目標單位發布的實習生、提前批、秋招、春招、補錄等各階段招聘信息,了解用人單位的線下線上宣講日程安排,定向發力。當然前提是同學們對用人單位的招聘要求和自身就業能力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評估和匹配,否則很容易錯過求職黃金期,與其他優質的就業機會失之交臂。

  想考取公務員、選調生、事業單位等體制內單位的同學,一定要多關注目標單位的招考公告。這類公告一般通過各級人事考試機構、人社部門及組織部門的網站發布,同學們可以參考往年招考公告的發布時間和發布平台,提前關注。

  另外還有一個渠道,就是學校的就業教師、導師及親友等群體提供的資源,也可以增加畢業生的就業機會。

  問題3 學校能為畢業生提供什麼幫助?

  為畢業生“私人訂制”精准支招兒

  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 胡祥萍

  2022年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首破千萬,畢業生的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同時上半年的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局部地區多點暴發……以上種種給就業工作帶來全新的挑戰,給廣大畢業生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目前,各高校開啟了2022就業“百日沖刺”行動,多措並舉,深度開展就業指導,為畢業生們就業求職精准支招兒。

  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各校打出了線上線下招聘“組合拳”,匯集各方資源,舉辦區域性、行業性、聯盟性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開展精准化、智能化的就業服務。

  北京交通大學聯合就業資訊網、北京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信息網等平台開展了多場“空中雙選會”,針對學校特色專業開設了科技信息、智慧建造、國防軍工、智能制造等專場。“專業就業前景是什麼?”“不清楚自己適合做什麼”……針對一些畢業生的個性化困惑,學校邀請了專家老師、行業校友、用人單位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往屆畢業生等為畢業生提供“私人訂制”一對一的個性咨詢,組織了簡歷修改特訓營、模擬面試工作坊、“學長來了”職場經驗分享會等多種活動,幫畢業生提前“預演”面試場景,還原單獨面試、群體面試、無領導小組面試等多種形式的求職現場,提供精准的就業指導服務。

  此前,有些學生在就業上存在誤區,怕找不到好工作,就通過考研來熬時間﹔有些學生覺得自己家庭條件好,在找工作上不著急﹔還有一些學生總感覺自己找的工作離設定的理想和夢想差距較大,挑來挑去……針對這些情況,北京交通大學以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為主線,點面結合進行了職業發展引領計劃,通過全覆蓋開設生涯指導類課程,線上線下雙通道開設職慧V課堂,幫助學生進行就業社會實踐。同時,開展輔導員、班主任、導師等全員參與的“深度輔導”工作,引導學生客觀認識和評價自我,扭轉傳統的就業觀念,調整就業目標和預期,改變“慢就業”“懶就業”等想法。

  就業既是社會大事,也是學生的人生大事。當然,要給予畢業生們“穩穩的幸福”,還需要用人單位、學校、學生個人共同發力,積極應對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促進就業質量新提升。

  問題4 “雲招聘”“雲面試”是不是很復雜?

  “雲招聘”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應屆畢業生 劉璐 王小龍

  2022年上半年的疫情形勢,給我們這些求職的畢業生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一是由於幾乎所有的招聘都是線上進行,總感覺心裡不踏實。二是受疫情影響我們還未返校,只是遠程線上開學了,總擔心自己漏掉一些重要的招聘信息和就業機會,同時,也無法面對面與輔導員、專業老師等深入了解單位的“底細”。

  不過,聽了輔導員的建議,我們時刻關注招聘信息,廣投簡歷,陸續接到了幾家企業的筆試、面試通知。回過頭來看,今年的就業已經從以往的“坐在學校等”變為“主動尋機會空中廣撒網”了,隻要我們隨機應變,積極應對,“雲招聘”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在這裡,我們和大家分享一下參加“雲招聘”“雲面試”的經驗,大致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線上投遞簡歷。簡歷是求職的“第一張名片”,務必簡潔明快、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第二步,簡歷通過初選后進入筆試環節。筆試一般是限時答題,內容通常包括招聘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技能類題目、綜合管理類題目、心理健康測試類題目三類,個別崗位還會有英語水平考察類題目。這個過程需要全程開攝像頭和共享屏幕。

  第三步,筆試成績合格進入視頻面試環節。絕大多數崗位的視頻面試不會隻經過一輪,而是會經過人力資源部門、直屬上司,以及跨級上司的多輪視頻面試,才有可能最終通過面試,拿到錄取通知。在公司通知求職者視頻面試相關事宜時,也同時會發放線上會議室相關信息。在約定的線上面試開始時間之前,需要下載指定的應用或者登錄指定系統進行測試和提前調試,並等待線上面試正式開始。參加線上面試的求職者,最好尋找一個隔音好、背景簡潔的面試環境,以確保自己的形象、聲音都能夠在面試視頻中呈現出最好狀態。同時,著裝也要相對正式,顯示出求職者對面試的重視。

  熱點思考 找不到心儀工作,選擇“慢就業”好不好?

  求職不妨“騎驢找馬”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儲朝暉

  近幾年,隨著就業難度增加,每年都有一些應屆大學畢業生不能及時找到工作,既不就業也不立即繼續深造,人們將這種現象稱為“慢就業”。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為1076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加之疫情防控和國際國內諸多因素疊加,“慢就業”的人數估計也會出現增加。

  政府、社會、企業當然有責任採取措施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同時也必須看到,在各方面都做出努力的情況下,依然會有“慢就業”現象存在。“慢就業”與剛性失業有所不同,剛性失業是即便就業期望值再低,也找不到工作崗位﹔“慢就業”很多時候是畢業生設有一定的就業期望值門檻,對薪水或職位不滿意就不願選擇就業,寧願待在家裡也不去工作。

  “慢就業”現象在世界各國都有,越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人們的就業期望值越高,自主選擇的權利越能得到尊重,社會福利越有保障,“慢就業”現象就越常見。“慢就業”一方面為就業者理性選擇就業崗位提供了更寬鬆的條件,另一方面不顧自身條件的“慢就業”又是社會與就業者存在的問題,超越一定范圍、數量和限度的“慢就業”需要各方面正視並妥善解決。

  分析“慢就業”的原因,學生們從小到大的各種課程學習,沒能完全與生活和就業建立起必要的聯系。到了高等教育階段,這類問題更嚴重,探索新知識的能力、邏輯判斷和推理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未能得到成長,到畢業的時候就轉化為就業的問題,提高了“慢就業”產生的幾率。

  “慢就業”現象在中國“95后”新生代高校畢業生群體中尤為明顯,並呈上升趨勢,他們享受著更加充足的物質基礎,就業觀也更加多元化,普遍缺乏憂患意識,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運行規則和社會需求的機會過少,形成大學生與社會需求之間越來越深的鴻溝。選擇“慢就業”的學生主要集中於一線城市。他們大多數自主意識較強,自主能力不足,懼怕吃苦,在選擇職業時會更多地考慮自身意願,較少考慮父母及其他人的感受。

  可見,應對“慢就業”,需要當事人從沒有成長的知識增長狀態走出來,進入到一種新的“快學習”狀態,更好地認識自己,重新審視自我,發現自己的優勢潛能,明確自身定位,找准自己的未來職業方向﹔更加超脫地思考職業、專業、志業問題,是否存在沒有自主躬行的高收入、穩定性和發展機會﹔以更加開闊的視野考察社會和世界,了解具體就業形勢,不要盲目將考取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作為非此不可的職業選擇,消除擇業盲從心理﹔客觀評估自己現有能力在社會中的需求程度、稀缺程度,找到自己能力與社會需求之間更符合實際的切入點。

  就業對大多數人而言是遲早的事,“慢就業”不會給任何人無限推遲就業的期限,確立主動就業信心,改變“躺平”心態,“騎驢找馬”更切合多數人的實際。從有相關實習經歷的畢業生求職成功率高可以看出,先“做”起來,在“做”中學,勇敢邁出從學業到職業,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身份轉變的步伐,能夠有效減少“慢就業”。

(責編:董童、李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