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打好全年糧食生產第一仗 精細氣象服務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人民網記者 余璐
2022年05月21日12:4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河南省平輿縣氣象局工作人員正在測量小麥株高。中國氣象局供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眼下,全國已春播糧食7億多畝,佔意向面積七成多,進度快於去年同期。

春季農業生產關系全年豐收,全國氣象部門抓得早、抓得緊,加大科技投入,開展精細化春耕春播氣象服務,全力打贏全年糧食生產第一仗,為實現“中國碗盛滿中國糧”貢獻氣象力量。

全國“一盤棋”穩推進

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放在首位,春季農業生產和保夏糧豐收氣象服務工作早在今年2月就已拉開了部署的大幕。

3月1日,中央氣象台發布今年首期《春耕春播氣象服務專報》,全國春耕春播氣象服務全面啟動。

隨著全國農業氣象服務專家組成立,春耕春播有了國家級“智囊團”。3月24日,中國氣象局組織專家謀劃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氣象服務工作,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春季農業生產氣象服務。

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是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的關鍵一環。今年年初,中國氣象局與農業農村部印發通知,建立更加系統、規范的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業務服務體系,共享預警平台,進一步確保做到預警信息到戶、防御措施到田,讓防范春耕春播氣象災害風險更有底氣。

為深化部門合作,開展精細服務,國家氣象中心加強“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服務,制作冬小麥春管和大豆擴種氣象服務專報,針對東北地區組織召開春播氣象條件展望會商,制作土壤化凍、地溫、墒情動態監測專題報告,並與農業農村部聯合開展冬小麥低溫影響預報、赤霉病防治氣象條件預報服務。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針對東北大田試驗,分析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東北部分地區大田可能過濕,建議南部偏濕地區玉米播種適當推遲,中北部按時播種,為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與農業農村部有關部門聯合發布國家級春耕春播氣象災害提示。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緊扣春耕關鍵階段開展滾動式天氣解讀。

戰“疫”春耕兩不誤

3月初,新冠肺炎疫情猶如一場“倒春寒”來襲,糧食大省吉林按下“暫停鍵”,實行靜態化管控。疫情防控不能鬆,農時一刻不等人,新的春耕備耕氣象服務應運而生。

第一時間成立應急協調、業務服務和后勤保障三個工作組和春耕春播氣象服務專班,制定農業氣象服務專家組管理辦法,建立完善省地會商制度,召開大田適宜播種期農業氣象條件預測分析新聞發布會,吉林省氣象局及時為農民答疑解惑,確保農時一天不耽誤、農田一畝不撂荒。

“自從關注了氣象局的微信公眾號,每天根據氣象信息播種,讓我們老省心了。”吉林省扶余市新萬發鎮農戶白希文高興地談到,早在降水到來前,就完成了家中全部大田玉米的播種,目前正在開展花生覆膜播種工作。

5月11日,又一期氣象信息借助“吉事辦”App、“易農寶”App、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等渠道迅速向農民傳播。扶余市氣象局強化線上直通式氣象服務,瞄准疫情下春耕春播難點堵點問題,按需送“餐”,確保農民聽得懂、用得上,足不出戶也能做到心中有數。

在共同戰“疫”的春天裡,保農時,保的是農民一年中的第一份收入,更是一年裡種下的第一份希望。

當前,河南小麥到了灌漿關鍵期,做好“一噴三防”關乎夏糧豐收。鄭州農業氣象試驗站工作人員胡程達、秦福生和商東耀三人24小時駐守加強對冬小麥的觀測,開展“一站帶五站”不同播期聯合試驗小麥灌漿速率、產量構成要素等多種項目的測定,提供精准數據支撐。河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與其他部門開展視頻聯合會商,實行小麥春管氣象服務專報日報制,助力苗情促弱轉壯。

科技加持“慧”耕農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農業生產有其特點和規律。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各地氣象部門充分利用智能網格預報、衛星遙感等技術,量身定制春耕春播氣象服務。

“過去,我們隻能依靠經驗來種田,現在有了氣象部門‘高精尖’的科技指導,發展成產業化種植,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提升了產量。”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偉民米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陳有裕對農業氣象服務贊不絕口。

陳有裕口中的“高精尖”科技,正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承擔的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的核心研究成果,即“基於3S技術的省市縣水稻冷害熱害精細化監測預測預警技術與系統”服務平台。這一平台可突破傳統氣象災害監測預測預警每縣一站、精度偏低、針對性弱的局限,針對種植區和關鍵生育期制作水稻冷害熱害精細化監測預報預警等產品,以及基於格點預報的水稻春耕春播氣象適宜度等產品。

“數字化”改革的浪潮,奔涌在田間。今年,浙江省氣象局開發的“天氣羅盤”氣象應用融入全省多地農業數字化場景。在“浙北糧倉”嘉興,全市種糧大戶和新型農業主體隻要打開“種糧寶”“微嘉園”“浙農服”等農業服務App,便能基於位置實時獲取氣象監測數據。在福建,氣象與農業農村部門共建水稻制種氣象服務保障平台,實現建寧縣水稻制種自動氣象觀測報警和短信自動分發。

精細服務護糧安

5月初,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提前開犁播種的玉米秧苗破土而出,郁郁蔥蔥,點綴著肥沃的黑土地。

鐵嶺位於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首——“東北玉米帶”,是保障全省糧食穩產增收的穩壓器。今年,鐵嶺市氣象局與市農業農村局共同成立黃金玉米帶氣象服務中心,發布精細到鄉鎮的玉米適宜播種期、最佳播種期、最遲播種期等預報,指導農戶有序備耕,爭取播在佳期。

“根據玉米氣象服務專報,我們早在4月8日就提前開犁播種了,一早躲三災,現在苗出得這麼好,今年這頭開得好!”昌圖縣陽宇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社長李中華說。

在黑龍江省海倫市東林鄉玉泉村,種糧大戶尹鐵柱聽到市氣象局工作人員會深入田間調查土壤墒情后,特意在他們的必經之路等候。由於地勢低窪,他去年種的120畝水稻產量並不好。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根據今年氣溫偏高、降水偏多的趨勢,結合積溫情況,建議他將水田變旱田,改種大豆。“你們可解決了我的大難題!”尹鐵柱說。

針對黑龍江省今年“穩糧擴豆”的目標,黑龍江省氣象局超前謀劃,重新劃分六條積溫帶,聯合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劃分全省優質大豆品種種植區,建立科學的大豆種植和輪作模式,指導農民及時調整種植結構,避免越區種植。

小麥抽穗期降水頻繁,田間通風透光差,為病虫害發生發展創造了條件。對此,安徽省氣象局農業氣象中心與省農業農村廳植保總站聯合發布多期小麥赤霉病氣象風險預警服務產品,提醒各地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補噴藥劑防治病虫害。安徽省植保總站站長袁鬆表示,在氣象風險等級預報的基礎上實施分區精准防控,防治效果大大提高。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全國氣象部門將繼續全力保障農業生產平穩、高效進行,服務好“米袋子”“菜籃子”,再迎一個豐收年。

(責編:楊曦、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