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門發布聯合公告,統籌同步推進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
投資中國債券市場將更便利(銳財經)
支持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或通過互聯互通投資交易所債券市場、對於擬備案機構及已備案機構的新增產品無需再逐隻產品備案、銀行間債券市場結算代理與托管銀行模式並行……日前,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証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聯合公告,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統籌同步推進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階段,將持續優化各項制度安排,完善風險防范機制,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資環境。
入市的境外機構投資者超1000家
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取得積極進展。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中國債券市場余額為138.2萬億元人民幣,自2016年起穩居世界第二,共有1035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總持債規模為3.9萬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末增長了225%。
規模增加,結構也在優化。在增持境內人民幣債券的境外投資者中,境外中央銀行以長期配置人民幣資產而非短期盈利為目標,投資具有內在的穩定性。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當前,各國經營管理儲備資產時,在滿足儲備充足性和流動性的情況下,積極進行多元化投資。一個表現是境外央行配置人民幣債券需求持續增大,一直以來都是增持境內債券的主力。截至今年3月末,境外央行投資中國債券的規模佔外資總持有量的58%。
與全球債券指數對接方面,彭博、摩根大通和富時羅素等3家國際債券指數供應機構均已將中國債券納入其主要債券指數。王春英介紹,中國債券相繼納入全球三大債券指數,帶來了相對穩定的跟蹤指數配置型資金。而且,富時羅素全球債券指數宣布納入中國國債后,目前還處於分階段擴容過程中,這將繼續新增相關的全球配置資金。
“總的看,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改革開放政策不斷推出,持續提升投資者投資國內債券的便利性,吸引了大量境外資金流入。”王春英說。
投資范圍擴展到交易所債券市場
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為加強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人民銀行、証監會、外匯局制定了聯合公告,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統一資金跨境管理。
具體來看,獲准入市的境外機構投資者范圍沒有變化,程序進一步簡化,可投資范圍擴展到交易所債券市場。
入市程序方面,境外機構投資者以法人身份入市。對於擬備案機構及已備案機構的新增產品,無需再逐隻產品備案。對於已備案的產品,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既可以保留現有債券賬戶,也可以歸並至法人層面,相關金融基礎設施應當提供非交易過戶服務。
入市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持相關備案証明文件等材料申請開立証券賬戶后直接投資交易所債券市場,交易所市場合格境外投資者托管行資質名單可通過証監會網站查詢,也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方式投資交易所債券市場。兩種方式均無需另行辦理備案或審批手續。
公告還明確,銀行間債券市場結算代理與托管銀行模式並行,供境外機構投資者自主選擇。其中,結算代理模式下,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與結算代理人自主協商以何種方式約定雙方權利義務安排,並到中國人民銀行認可的債券登記結算機構開立債券賬戶。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不再要求提交結算代理協議。托管銀行模式下,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直接或通過其境外托管銀行,委托符合條件的境內托管銀行進行債券托管。
中國債券有較強投資價值
公告自今年6月30日起施行。人民銀行表示,公告是深入推進中國債券市場制度型開放的重要一步,有利於健全多元化投資者隊伍,提升債券市場的流動性與穩健性,有利於擴大資本項目流入,更好地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王春英表示,中國債券在全球范圍內有比較強的投資價值。這既體現在便利的債券市場開放政策,也體現在投資回報穩定等方面。
看投資回報,2018—2021年,以換算成美元的投資回報計,中國本幣國債指數月度回報年化波動率是4.7%,低於美債波動率的6.5%,中國債券回報的穩定性比較高。
看投資選擇,2019—2021年,中國本幣國債指數與美國國債指數的相關性僅為0.2,可以說基本不太相關。王春英說,中國宏觀政策自主性較強,國內經濟和政策周期與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並不同步,這有助於人民幣資產成為具備獨立行情的重要大類資產,人民幣國債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分散化投資價值。
看投資佔比,外資在中國債券市場中佔比3%左右,與發達經濟體和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相比,處於較低水平,有較大的增配空間。
“近年來,境外央行、追蹤國際指數的相關資金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需求明顯上升,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特別提款權(SDR)中人民幣權重由2016年的10.92%提高到12.28%,充分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發展的認可和信心。”王春英說,從中長期看,中國金融市場將持續對外開放,全球投資者也需要配置中國資產,外資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