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在線欣賞美景,豐富觀光體驗

“雲旅游”帶來行業發展新機遇

海外網  李帛堯
2022年06月03日05: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5月28日,在山西運城博物館展廳內,講解員通過直播講解館藏文物。
  景冬波攝(人民圖片)

  在線上直播景區風光,打造AR(增強現實)智慧景區,開設在線博物館……近年來,為了滿足防疫期間人們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多種多樣的“雲旅游”產品應運而生。

  

  足不出戶,看到“詩和遠方”

  防疫期間,旅游業受到較大沖擊,催發了業界“雲旅游”新思路。隨著5G、人工智能、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不少景區運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提升文化和旅游供給質量,通過視頻、直播、虛擬現實等方式,讓游客完成對旅游目的地的全方位了解與探索,最大程度地滿足游客在防疫期間對旅游目的地的好奇心。

  例如,故宮博物院在原有“玩轉故宮”小程序的基礎上,全新升級了“智慧開放”項目。該項目對AR實景導航在故宮場景應用進行了探索。AR和全景技術的接入,突破了傳統博物館參觀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隨時瀏覽全景故宮,即使不在故宮或是閉館日,也可以獨享空無一人的紫禁城。

  像故宮博物院“智慧開放”項目這樣的案例,已如雨后春筍般地在全國生根發芽。2021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發布2021年智慧旅游典型案例,共有27個項目入選。“‘雲旅游’將促進產業轉型發展,實現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雙豐收。”沈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副教授劉蕾說,雖然防疫期間全國各地不少景區閉門歇業,但許多景區為了滿足游客的願望,利用景區視頻監控系統開通了“雲旅游”模式。“雲旅游”通過豐富、立體的表現形式,使消費者在家中實現了“詩和遠方”的夢想。

  多樣需求,呼喚豐富旅游產品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近日發布的《青年雲旅游調查報告》顯示,74.8%的受訪者會選擇“雲旅游”,59.7%的受訪者表示對“雲旅游”的體驗不錯,84.1%的受訪者認為“雲旅游”豐富了自己的旅游體驗。

  在景點類型的選擇上,受訪者的關注點也不盡相同。《青年雲旅游調查報告》顯示,67.2%的受訪者將自然景觀作為最感興趣的“雲旅游”目的地。歷史遺跡和紅色旅游景區分別佔到了59.3%和41.4%。

  面對“雲旅游”的多元化需求,專家認為,未來“雲旅游”應重點挖掘互聯網平台游覽數據,對旅游市場、旅行者喜好、平台內容評價等作出更多更准確的反映,可以預判游客的消費動向、內容口碑的動向以及流量的動向,精准給出合理的“雲旅游”方案。

  真實可感,逐步提升沉浸體驗

  在“雲旅游”受到青睞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認為,“雲旅游”不能滿足於替代補充的地位,“過度美化之嫌”“不真實”是“雲旅游”存在的主要問題。2021年10月,國內某內容平台曾因景點照片過度使用濾鏡被質疑,而向用戶致歉。

  專家指出,“雲旅游”的不真實感主要是源於科技對於旅游體驗感的還原度不夠、脫離了旅游的文化意蘊。目前,“雲旅游”已經具備比較好的技術基礎。將來,還要繼續加大AR、VR(虛擬現實)、AI、大數據等技術在文旅景區的深度應用。此外,不管用什麼高科技,根本還是內容為王,必須找到每個地域、每座城市獨特的文化脈搏。旅游企業、各類平台和管理機構要善於培養更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尤其是挖掘更多“雲旅游”內容生產者。此外,在線旅游平台要加強旅游從業者培訓,提升其互聯網技能、地方文化知識等。

  據了解,通過“雲旅游”,不少人希望有機會實地旅行。“旅游產業的線上線下融合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劉蕾認為,一方面,直播、VR等“雲端”技術為防疫期間的旅游業帶來生機和活力,另一方面,“雲旅游”也成為旅游業的新亮點,帶來了全新的觀光體驗。“將線上流量引入線下,通過線下游反饋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率,延伸和完善旅游產業鏈條,重塑旅游價值鏈,促進旅游服務多元化、層次化、動態化發展,實現旅游要素一體化經營,將是未來旅游業的發展趨勢。”

(責編:楊光宇、胡永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