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2022年財經專題>>鄉村振興·中國力量>>創新案例

湖北省麻城市:聚焦“花經濟” 做好“花文章”

2022年07月28日13:0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麻城市地處湖北省東北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全國三大菊花基地之一,也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定點幫扶縣。自開展定點幫扶工作以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嚴格按照“三個轉向”要求,牢固樹立幫扶發展的鮮明導向,把產業幫扶作為根本之策,創新幫扶舉措,凝聚幫扶力量,聚焦“花經濟”,做好“花文章”,支持麻城菊花產業發展壯大,為帶動群眾持續增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支撐。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強化技術支撐,推動產業做優做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組織行業學會、高校、行業專家等對麻城菊花產業開展持續幫扶,推動菊花產業提質增效。如,組織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國內菊花行業頂級專家趕赴麻城,研究菊花量產技術,謀求產業發展路子﹔組織菊花分會、南京農業大學等院校組成幫扶麻城菊花團隊,幫扶福白菊原產地保護、品種提純復壯、菊苗脫毒等項目,與麻城共建福白菊原種保護中心,成功培育福白菊標准脫毒苗,為10個鄉鎮36個專業村提供100萬株優質福白菊原種苗,畝均增產50%、增收1500元以上。南京農業大學與麻城市政府簽訂菊花產業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舉辦國家級職業技能競賽——中國花卉園藝工技能競賽項目,推動麻城市花卉園藝高技能人才培養。開展產業致富帶頭人、實用技術人才等培訓,提升菊花產業鏈人才能力素質,為產業發展增添動力。

(二)開展宣傳推介,提升品牌影響力。重點圍繞營銷宣傳、產銷對接等方面給予指導,積極幫助對接市場、電商平台等,全面提升菊花品牌競爭力影響力帶動力。如,協調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菊花分會理事單位,幫助指導開展菊花文化節活動,推廣菊花品牌﹔麻城福白菊精彩亮相外交部全球特別推介會﹔指導麻城制作菊花專題片,全國兩會期間在北京成功推介﹔協調多個銷售平台對菊花產品上線銷售,中國建設報通過報紙、網站、微信公眾號連續投放公益廣告,加大宣傳力度。“麻城福白菊”入選國家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項目,被列為全省首批道地藥材優勢品種,獲得省級以上品牌10項,進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錄,麻城菊花走出國門進入歐盟市場。麻城先后被授予中國保健菊花之鄉、中國菊花創新發展之城、中國菊花美食地標城市,打響“麻城菊花、福澤萬家”城市品牌。

(三)推進融合發展,打造產業發展新模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創新幫扶舉措,圍繞“種加銷”“文旅康”,加強工作指導,提升菊花產品轉化,實現品牌突破,推動麻城菊花產業融合發展。如,指導麻城謀劃麻北菊花大健康產業板塊,黃土崗菊園成功創建為國家三產融合示范園,建設菊花小鎮和菊花美麗鄉村,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突出菊花“藥食同源”特點,加強食用和養生功能研究,指導開發菊花新菜品295款,舉辦“良之隆杯”“福菊宴”美食大賽,授牌10家“福菊宴主題示范餐廳”,推動喝菊花向吃菊花轉變﹔深入發掘菊花文化,指導麻城打造菊花一桌菜、一首歌、一台戲、一本書、一片景,創作東路花鼓戲、麻城花挑等非遺文化節目。麻城花挑作為優秀節目3次進入中南海懷仁堂開展專場演出,還遠赴芬蘭參加國際民間藝術交流﹔協助麻城連續舉辦九屆菊花文化旅游節,打造精品旅游線路。

(四)發揮帶動效應,推動連點串線成片。近年來,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持續幫扶下,麻城以菊花產業為引領,以點擴面,著力推動菊花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格局,加快推動全面鄉村振興、市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如,指導麻城制訂菊花產業近期和中長期發展規劃,建立市包鎮、鎮包村、村包組的考核機制,市菊花種植區域由原來的福田河、黃土崗等5個鄉鎮,擴大至今年的20個鄉鎮,發展500畝以上的菊花專業村23個,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100余家﹔幫助引進萬壽菊新品種,推廣種植1萬畝,培育福白菊脫毒苗1165萬株,菊花種植面積將增至15萬畝,產量達1.5萬噸,系列總產值達30億元﹔指導麻城推進“鏈長制”,成立菊花產業招商專班,成功引進萬壽菊產業化、“福菊”智慧供應鏈金融倉儲、菊花智慧產業園等項目,建設野菊花加工生產基地。

二、經驗啟示與探討

(一)堅持突出特色。麻城是菊花之鄉,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菊花產業優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結合麻城實際,精准施策助力菊花產業發展,通過技術指導、人才培育、宣傳推介、品牌打造等,提升菊花產業新勢能,推動菊花成為發展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產業,做強做大做優菊花品牌。

(二)堅持融合發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聚焦菊花產業融合程度較低、發展勢能較弱等問題,指導麻城整合域內資源,堅持特色引領,加快菊花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建設,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堅持聯農帶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堅持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舉措,指導麻城通過制定種植計劃,動員農戶種植﹔建立市包鎮、鎮包村、村包組的考核機制,按照新增面積獎勵到鄉鎮、到村組、到農戶﹔鼓勵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做到把菊花產業鏈的增值收益、就業崗位盡量留給農民,帶動農民穩定增收致富,讓農民成為有盼頭的職業。

(免責聲明:該展示案例內容系發布單位或個人自主供稿,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責編:曹淼、李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