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我和我的新時代”鄉村振興調研行農業篇

厚植農業產業發展沃土 把“好豐景”印在農民的笑臉上

人民網 李彤 孫博洋 焦磊
2022年09月20日09:4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記者在田間採訪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近況。人民網 焦磊攝

在歷史的長河中,十年的時間如白駒過隙﹔在歷史的卷軸中,十年的跨度又足以展開一幅絢爛的圖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經濟穩中向好、穩中向新,成為整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穩壓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定海針”。我國鄉村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各類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億萬農民因產業興旺鼓起了“錢袋子”,千萬鄉村也因產業走上了“致富路”。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為聚焦新時代十年來“三農”領域,特別是鄉村振興的發展成就,人民網啟動了“我和我的新時代”鄉村振興採訪調研。作為鄉村振興的“主心骨”,產業振興是採訪調研的重點,一路走來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機涌動,在廣袤的鄉土大地上農業發展大有可為。

“千縣千面千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是我國鄉村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

因地制宜是發展特色產業的“腦”,思路決定出路。在河北張家口的壩上草原,這裡海拔1400多米,位於京津冀涵養水源帶上,全年一級空氣質量天數佔比在95%以上,水土滋潤,較為適合畜牧業、牧草種植業及乳業發展。利用區位及資源優勢,縣域農業經濟將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拓展,打造了乳業全鏈條產業格局。

人民網在察北區的一家燕麥草種植基地採訪。人民網 焦磊攝

“牧草種植業作為當地乳業全產業鏈的起點,形成了訂單種植的新產業模式,拉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察北管理區黨工委書記薛美華告訴人民網記者,目前訂單模式總計帶動冀、蒙、甘、晉等地區種植飼草20多萬畝,已經成為了規模化、區域性產業。

農業農村部表示,過去十年來,我國依托鄉村特色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的鄉土產業,創響了一批鄉字號、土字號品牌。累計創建1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300多個農業產業強鎮、3600多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打造了一批鄉土特色鮮明、主導產業突出、質量效益較高的鄉村產業發展高地。

拓展產業鏈條是發展特色產業的“手”,延鏈、強鏈聚指成拳。初級農產品價值有限,需要打造農創品牌效應,促進提升產業鏈的附加價值。

在黑龍江克東縣,人口較少,土地肥沃,人均耕地面積較高。在農村,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不小的院子,但長期以來縣裡外出打工的人多,農村出現了不少荒廢的院落,利用率偏低。

結合當地村民居住環境特點,克東縣鼓勵村民按照自己的意願,規劃庭院大力發展特色蔬果種植和畜禽養殖,把自家小院的一畝三分地建設成“致富園”,形成了“小庭院”撬動“大經濟”的特色產業發展現狀。

克東縣利用當地村民居住環境特點,大力發展庭院經濟,一家農戶在小院裡飼養的牛。人民網 焦磊攝

“對於脫貧戶、監測戶,利用自家閑置庭院,種植、養殖一定經濟作物的,我們都給予補貼。”克東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孫權對記者說,縣裡今年計劃投入660萬元,用於發展小院經濟獎補,目前全縣參與庭院種植的戶數達0.98萬戶,庭院養殖達1.3萬戶。

孫權說:“快速發展的庭院經濟產出了大量的初級農產品,我們依托下游農產品公司,將初級農產品進行加工、包裝,變成了農特產品,提高了農產品在整個產業中的市場價值。”

科技賦能是發展特色產業的“腿”,技術加持走得更遠。在河北張家口郝家營鄉,數字化手段運用到了鄉村產業發展上來,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的特色融合應用。

“由於村中年輕勞動力大多外出打工,種菜、種水果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成了‘重體力活’,數字化技術幫村民解決了不少難處。”郝家營鄉鄉長龐建民說。

記者在郝家營鄉的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園區內看到,園區配套有5G物聯網絡,實現了智能數據採集、設施水肥自動灌溉和機械植保等管理設備,水資源使用率提高到90%,保了產量、提了質量。

“農戶通過管控系統,在手機上就能查看大棚內精確的溫度、濕度數據,手機成為新農具,數據成為新農資。”龐建民說。

“十年一夢是致富”: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

畫一個坐標軸,橫軸是2012年至2022年的時間跨度,縱軸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條持續向上的曲線躍然紙上﹔橫軸不變,縱軸換為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則是一條持續向下的曲線。

在一升一降間,是我國農民群體收入持續增長,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持續縮小。

人民網記者在湖南省保靖縣黃金村採訪茶葉產業發展近況。人民網記者 李彤攝

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如何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是一道“必答題”。如何破題、解題、拓題,考驗著鄉村振興的工作智慧。

破題,著眼點是頂層設計的制度保障,其中建立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是關鍵。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黃金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連一片、一山接一山,像一副巨大的綠色茶山畫卷。黃金村黨總支副書記石金貴告訴人民網記者,村裡發展茶產業“沖”出了一條“致富路”,村民們圓了“十年一夢是致富”的期盼。

在石金貴看來,村民致富的背后處處體現了機制保障。過去幾年,村裡的農戶在國家政策扶持下,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但看到流轉的土地種出的黃金茶賣價好、能賺錢后,不少人又有了自己種植茶葉的意願。

“村裡根據實際情況把與村民的土地流轉合同進行了變更,村民由原來的隻收取土地租金,變成自己種植並負責茶園管培。” 石金貴說,今年清明節前,持續高溫天氣導致了茶樹生長過快,採茶期變短,為了解決“用工荒”,縣裡通過政策機制保障提出了每個村要建立村級勞務公司,有效預防了無採茶工可用的現象。

人民網赴道真自治縣採訪調研座談會。人民網記者 魏青成攝

同樣打下制度保障基礎的還有貴州省道真自治縣,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楊永奇告訴人民網記者,在選擇產業進入之初,首先就要看企業能不能帶動農戶參與或者帶動農戶就業,在項目投入上企業也要投入真金白銀,在項目運行中要建立保護農戶利益的機制。

楊永奇以食用菌產業為例說:“我們在引入食用菌企業時,探索建立了‘三保’機制,通過保証菌棒出菇率、問題菌棒退換、種植技術跟進等措施,確保每根菌棒產量1.5斤以上﹔由企業與農戶簽訂收購協議,實行統收統銷、保底收購,拓寬銷售渠道,穩定銷售價格﹔以每根菌棒不低於5.3元產值進行保底收購,確保菇農種植收益,實現保技術、保質量、保收入。”

解題,需要從農戶切身利益出發,所發展的產業要與農民有最大交集和強關聯性。河南省新縣田鋪大塆是個特色旅游村,張磊的團隊在村口搭建了一個近200平方米的消費大廳,裡面擺放著茶油、挂面、辣醬等商品,都統一打上了“大塆印象”的品牌logo。

張磊笑著對人民網記者說:“大家都聽過新文創,我做的這個事叫新農創。通過創意來提升農特產品價格,改變鄉村農特產散、亂的現狀。我們注冊了‘大塆印象’的區域品牌,在摸索整合田鋪大塆農特產品、手工食品、非遺技藝等的創意價值。”

“在選品上,我們盡量選擇和村民聯系多、家家戶戶都能參與進來的農特產品,例如豆腐乳、挂面等。”張磊拿起挂面禮盒說,由村民參與制作的農家手工挂面,在禮盒底部都會標注參與村民的名字,讓村裡產業的發展與村民產生強關聯性。

拓題,要能持續增加農民收入,避免“要老板,不要老鄉”的壘大戶現象,要有助於實現更廣泛農民的共同富裕,這是一個長期需要探索的話題。

道真縣洛龍鎮黨委書記鄭維勇對記者表示,農民收入的持續增加、各項措施的落地,人是關鍵因素。要通過各項培訓,從培養一批“土專家”示范引領產業發展上用力,儲備一批懂農業、愛農民的干部,將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更緊密連接在一起。

“此外,還要圍繞縣域特色產業,培育相關的產業協會,引導村級合作社、種養大戶主動參與進來為發展出謀劃策,發揮好第三方組織的統一管理、統一標准、統一服務的功能,讓產業發展與農民致富深度綁定。”他說。

落實優先原則”:加大政策供給和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我國鄉土大地上先后吹響了脫貧攻堅的“沖鋒號”和鄉村振興的“集結號”。一次次實踐証明,中國農業並不缺乏效率,關鍵在於如何通過完善政策舉措,從肌體內迸發出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制度力量。

加強鄉村振興政策供給,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落到具體實處。這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同時也表明了解決農業農村發展滯后問題的緊迫性。

鄉村產業振興,錢從哪裡來?在河南省新縣,縣委書記夏明夫對人民網記者說:“在機制保障和創新上,新縣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擔任組長的鄉村振興工作專班,縣級層面統籌涉農資金、推動工作落地和政策落實。”

人民網記者在河南省新縣田鋪大塆採訪調研。人民網記者 魏青成攝

夏明夫說,新縣在發展農業產業上呈現了特色化、綠色化、電商化、融合化的特點,這背后正是加大了政策的供給和保障。“我們選取了茶葉、油茶、中藥材、食用菌、淮南黑豬和鄉村旅游等六大特色產業,出台專門扶持政策。全縣共制定特色農產品標准20個,‘三品一標’認証農產品22個,被確定為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鄉村產業發展,機制如何創新?推動產業發展,離不開金融“水利工程”涵養農業“雨林生態”。

7月的湘西,時值盛夏。稻田裡,稻浪隨風起伏、稻穗輕輕搖擺,宛若一張綠毯。“以前都是擔保貸款,家裡沒有抵押,根本借不到錢,沒法買設備、建茶園。”湖南保靖縣黃金村的一戶茶農說,過去村裡的一些茶農因為缺少資金,難以形成規模、高效的茶葉生產。

黃金村的發展,是金融行業助農機制創新的一個縮影。今年3月,為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人民銀行印發了《關於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推出了23條舉措指導金融系統優化資源配置。

2022年6月份,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投入保障機制逐步建立。

鄉村產業振興,怎樣激活市場潛力?“近年來,國家出台的圍繞農業和農業從業人員的稅費支持政策力度很大,今年上半年我們就享受了增值稅留抵退稅2次。”湖南一家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寧進告訴記者,稅收優惠政策能夠助力新農人降本增效,提升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在湖南省炎陵縣已有30余年的黃桃栽培歷史,黃桃成為了山區群眾致富的主要產業。記者了解到,國家稅務總局炎陵縣稅務局結合黃桃合作社數量多、分布廣、規模差異大等實際情況,採取分類管理服務模式,為合作社“量身定制”稅惠政策輔導資料,確保政策紅利應知盡知、應享盡享。

鄉村產業振興,藍圖既繪,美好可期。產業發展是一項長期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以釘釘子的精神,一錘接著一錘砸,合力繪就倉滿庫盈的農業新畫卷,把“好豐景”印在農民的笑臉上。

(責編:王仁宏、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