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金秋收獲季 “新農人”變身“興農人”

人民網記者 孫博洋
2022年09月29日19:5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盤錦的大米,新米剛蒸好出鍋,就滿屋的香,不用配菜隻吃米飯就能吃一大碗,想想就饞!”9月的深圳仍然很熱,但在深圳定居十幾年的遼寧人吳霞看來,每到吃上盤錦新上市大米的時候,她就知道秋天來了。

吳霞說,想到盤錦的大米,一片片稻浪就浮現在眼前,自己也置身於故鄉的秋天了。

吳霞想象中的稻浪,她的老鄉尤洋正身處其中。9月的盤錦,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秋風微送,天高雲淡,萬畝稻田一片豐收的景象。“天兒好,收成好,這季的米指定也老好了!”尤洋說。這個90后的“新農人”變身“興農人”,臉上也洋溢出“老農”式的欣慰和驕傲。

豐產又豐收 好農品賣上好價格

種過地的人都知道,豐產不一定能豐收,什麼時候金燦燦的糧食換成沉甸甸的票子,才算是真正的豐收。豐產又豐收,這對於僅在一家電商平台就可以年售2萬噸盤錦大米的尤洋來說,不是問題。

尤洋站在即將豐收的稻田中盤算著今年的收成。沈曉凱攝

1991年出生的尤洋在2008年進入父親創辦的大米加工廠,從最基礎的大米化驗員開始做起。年紀輕輕就守在田間地頭、米庫車間,尤洋不是沒羨慕過在外面大城市闖蕩的同齡朋友們,但用他的話說,每次隻要看到風吹稻浪,聞到空氣中的陣陣稻香,心就會定下來。

隨著盤錦大米市場的不斷擴大,尤洋認識到,賣米這件事可為,但是同時讓他也認識到這樣還不夠。他認為,老一輩把水稻當糧食種,當飽腹的糧食、主食賣,但現在,優質的農產品不僅要產出來,更要賣得遠、叫得響。

2016年,尤洋創立了自己的品牌,並於2017年正式成立線上銷售部門,重點在拼多多等電商平台布局。尤洋的米廠固定員工40多人,隨著銷量的增加,在旺季還會雇工30多名周邊村民來打包發貨,帶動了當地就業﹔同時,尤洋還與榆樹街道春鳳社區的200多戶農戶簽訂了約7000畝訂單,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

借力電商平台的發達、物流網絡的擴展,線上的市場也隨之擴大,父輩們帶著車隊往外拉大米賣、各省找銷路的日子成為歷史。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4221億元,農村網絡零售額為20500億元,同比增長14.23%,連續6年穩步增長。

《2022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指出,當前,電商平台已經開始朝著農產品上行、供應鏈優化、冷鏈物流和倉儲建設、農村網點建設等方向積極發力,農產品電商已成為不少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也成為農民把好農產品買上好價格的好工具。

海鮮自由水果自由 讓消費提質更上一層樓

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是“中國晚熟葡萄之鄉”,同時也是四川省種植陽光玫瑰葡萄最多、葡萄品質最優質的地區。

“我們家有25畝陽光玫瑰,今年又新增了6畝。”西昌葡萄種植大戶劉小鬆滿懷信心的說到,在陽光玫瑰這個葡萄品種剛引進中國的時候價格很高,一斤能賣到上百元,種植戶中也流傳著“五畝陽光玫瑰換‘大奔’”的說法。

得益於電商平台的發展,使得以前農民信息不足,種植品種更新慢,種植產品銷路不暢的問題大大緩解。一批電商企業也成為幫農民賣貨的好幫手。

涼山州西昌市種植戶正在給採摘的陽光玫瑰葡萄打包。受訪方供圖

四川一家農業電商公司副總經理梁秋元不僅在西昌收購陽光玫瑰葡萄,完成西昌的收購后還會繼續北上前往陝西渭南的陽光玫瑰產區收購,而從最南邊的雲南到北邊的陝西,陽光玫瑰的種植區域已經遍布全國,基本實現了全年不間斷供應,改變了過去一種水果隻能吃一季的消費場景。

“這大蝦有十四五厘米長,價格也不貴,平台補貼后20多塊錢一斤。”家住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消費者陳鑫,在電商平台上下單了大蝦,隔日,就收到了來自青島的快遞。

青島發貨的大蝦48小時內就到了烏蘭察布費者手上。崔仁政攝

陳鑫能吃上青島的海鮮也得益於崔成龍的電商運營團隊。

2019年,崔成龍帶領運營團隊入駐電商平台,專做青島水產。“我們借鑒了雪糕的包材,把它用在水產運輸上,包括在今年的超級農貨節期間,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48小時冷鏈送達。”他說。

如今,電商平台利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構建起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把零散的農產品消費需求在平台上整合對接,真正讓農產區的應季生鮮瓜果和深山裡小眾的農產品及時出村進城。

而電商平台推出的如“超級農貨節”“尋鮮中國好農貨”等各種助農項目,以節令為軸,依次上新全國各地的新鮮農貨,通過產地直連餐桌的方式,助力應季農產品及時打開銷路,進一步滿足了消費提質,並促進農戶豐產增收。

民富村興關鍵靠人才 希望田野承載創業夢想

累計銷售額超過2.3億元,把家鄉的牛肉、豬肉和貢梨等特產銷往全國各地,帶動當地100多名年輕人進入電商行業,這是一個年輕人返鄉創業的成績單,他就是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的劉胡蘭鎮的李詩宣。

李詩宣的電商團隊正在發貨。受訪方供圖

李詩宣雖然才25歲,卻已經是在電商行業摸爬滾打七八年的老兵了,早在上大一時他就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網店。2020年,李詩宣的電商運營團隊超過30多人,大部分都是95后,並先后帶動10多家養殖場、屠宰廠、加工廠加入到電商陣營中來。

而在安徽省樅陽縣,曾是都市白領的方慧娟,多年前回鄉創業,和丈夫一起,將一個螃蟹小地攤,逐漸發展為年銷售額過億元的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

放棄外企高收入返鄉創業的方慧娟。黃洋洋攝

2008年從安徽農業大學畢業后,方慧娟先后在一家農業公司和一家外企工作。每次回家,看到農村的年輕人很少,留守的老人辛苦勞作,收入很低,她的心裡很不是滋味。畢業於農業大學的方慧娟覺得,年輕人肯回去,農業才會有廣闊的前景,她逐漸動了回鄉“闖一闖”的念頭。

在電商帶動下,去年方慧娟的公司年銷售額達到了1.7億元。隨著銷售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銷售數量的日益增長,公司已經對接了當地157家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直接或間接帶動2100余戶脫貧戶增收,提供脫貧戶就業崗位30多個。

《2021新新農人成長報告》報告顯示,在拼多多平台上,95后“新新農人”已經成為推動農產品上行的嶄新力量。截至2021年10月,平台的“新新農人”數量已超過12.6萬人,在涉農商家中的佔比超過13%。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隨著互聯網技術和電商平台的發展,更多年輕人把創業的目光投到廣闊的田野上,而這片希望的田野也將承載更多年輕人的創業夢想。

(責編:王連香、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