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論壇2022全球年會在廣州開幕
以“世界大變局:共生與重構”為主題的國際金融論壇(IFF)2022全球年會於12月2日-4日在廣州以線上會議的方式舉行。
國際金融論壇(IFF)聯合主席、聯合國大會主席理事會主席、韓國前總理韓升洙,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裡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新加坡國務資政尚達曼,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國際金融論壇(IFF)大會主席周小川發表開幕致辭。廣東省副省長張新,廣州市市長郭永航歡迎致辭。國際金融論壇(IFF)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世界銀行原副行長、新開發銀行原副行長祝憲主持開幕儀式。
本屆年會由廣州市政府同國際金融論壇(IFF)聯合主辦,邀請來自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國際清算銀行等國際組織領導人,以及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新加坡、新西蘭、菲律賓、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等近百位全球財經政要和高盛集團、倫敦証券交易所集團、匯豐銀行等數十位世界著名企業領導人出席並發表主旨演講。各國嘉賓將在此次IFF全球年會中探討在世界大變局中,面對疫情、經濟和氣候變化等多重挑戰,全球格局及其變化趨勢,以及國際社會可能採取的對策和戰略調整,剖析全球新形勢下競爭、變革和合作的關系,尋求全球格局共生與重構以及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討論債務高企的國家在全球高通脹及美聯儲貨幣政策緊縮形勢下的風險防范問題﹔討論疫情反復、俄烏沖突、中美戰略競爭對全球貿易、投資、產業鏈、供應鏈的沖擊和重構,以及如何在全球化過程中平衡“安全”與“效率”的政策考量﹔探討在全球氣候治理和“碳中和”政策共識下,如何開展氣候型資產結構調整,如何建立全球氣候投融資激勵約束機制,以及氣候轉型融資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等問題。
今年,中國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簡稱《南沙方案》),賦予南沙“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的新定位,並明確指出要推動構建國際交往新平台,辦好國際金融論壇(IFF)全球年會。聚焦新機遇,本屆大會專門設置了兩場大灣區圓桌會議,從產業升級發展和國際金融樞紐建設兩個角度,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出謀劃策,貢獻智慧。
與會嘉賓對目前全球經濟出現的下行趨勢表示擔憂,認為各國應當採取開放和務實的合作攜手應對地緣政治、疫情、通脹、債務以及氣候變化等多重挑戰。
韓升洙表示,“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使人們對戰略競爭和國家安全的關切,超過了商品、資本和技術自由流動所帶來的共同經濟利益,給全球中長期經濟增長前景蒙上了陰影。”韓升洙指出,技術和金融脫鉤會給全球帶來更大的損失,各國應重啟交往和對話,避免出現最壞的分裂局面。為此他呼吁全球領導人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採取更多有利於全球福祉的行動。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致辭中表示,世界正處於危急關頭,防止氣候災難的窗口正在迅速關閉。各國正在努力應對生活成本危機、利率上升和迫在眉睫的經濟衰退,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機會正在溜走。
古特雷斯呼吁,重塑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信任。他說,“隻要齊心協力,我們就能共克時艱,建設可持續、公正和繁榮的未來。”
在此次會議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IMF預測2023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為2.7%,但實際增長率有25%的概率會低於2%。2023年,預計全球至少三分之一的國家將陷入經濟衰退。她呼吁政府通過財政政策支持困難家庭、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刺激消費、推動經濟增長,認為適時調整疫情防控政策以減輕其對經濟的影響將是保障及平衡經濟復蘇的關鍵。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廣州是共同討論“共生與重構”主題最合適的地方。在貿易和投資的推動下,廣州市及大灣區很早就開始與世界共生共存。區域經濟的發展與世界緊密聯系,給千百萬人帶去了財富。她對中國近期出台的穩定房地產行業的相關政策表示支持,同時也歡迎中國採取更多措施進一步保障金融穩定。
國際金融論壇(IFF)大會主席周小川在致辭中表示,不久前閉幕的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大強調,“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再一次向世界闡明了“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的決心和“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願望。他表示,IFF將立足南沙、協同港澳、面向世界,進一步發揮好國際對話交流平台的作用。
廣州市市長郭永航表示,廣州是中國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正在扎實推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日益完善,金融業生態不斷優化。下一步廣州將全面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設立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高水平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開展跨境貿易投資、氣候投融資、數字人民幣、區塊鏈創新應用金融科技領域試點,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