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風險挑戰 避免長期通脹國際組織應積極伸出援手
當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緣政治沖突所導致的經濟放緩、能源危機、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重大挑戰來襲,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將採取何種對策與行動應對?3日晚,在國際金融論壇(IFF)2022全球年會的IFF夜話環節,IFF理事、土耳其前副總理邁赫邁特·希姆謝克,喬治城大學國際發展實踐教授、世界銀行發展經濟學研究部前高級局長尚塔·德瓦拉揚,摩根大通新興市場經濟研究負責人賈漢吉爾·阿齊茲,IFF副理事長兼全球中心主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秘書長林建海等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政要、財經領袖及專家學者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當今世界,新冠疫情、氣候變化、俄烏沖突,以及供應鏈的中斷與全球通脹,給發展中國家帶去沉重負擔。這些挑戰所帶來的尖銳后果,首當其沖的就是發展中國家貧窮人口的快速增長,來自世界銀行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的十分之一人口已陷入了極端貧困。IFF理事、土耳其前副總理邁赫邁特·希姆謝克對此甚為擔憂,他呼吁關注發展中國家那些最脆弱的群體,給他們提供援助,避免財政政策的過分擴張,同時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以避免發展中國家出現長期的通貨膨脹。
邁赫邁特·希姆謝克還鼓勵發展中國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這不僅因為清潔能源能夠促進高質量就業,推動整體發展,也能讓世界避免遭受氣候變化帶來的更大影響。
摩根大通新興市場經濟研究負責人賈漢吉爾·阿齊茲基本持相同觀點,他同樣認為對發展中國家而言,當前最大的任務就是控制好通脹。他提醒新興經濟體規劃好國內政策,不要再重復過去的做法,為應對極端的全球沖擊提供緩沖。
IFF的副理事長兼全球中心主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秘書長林建海認為,發展中國家的短期挑戰大致分為四類,首先是較低的全球增長率,其次是高負債,這就是俗稱的“一高一低”,第三是高能源價格和高糧食價格,第四個則是糧食短缺和能源短缺,“在我看來,這四個問題非常緊迫,必須加緊努力解決,包括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都應該積極參與”。
不過,所謂危與機並存,從長期來看,林建海覺得新興經濟體仍然面臨著機遇,比如說數字經濟就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亮點,像數字貨幣、數字經濟這些領域蘊涵著巨大潛力,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從而大幅推動經濟的增長。此外,加大在環保領域的投入,因為這將催生出全新的工業市場、全新的就業市場、全新的培訓需求,對於年輕人來說至關重要。當然,林建海也認為,不能忽視新冠疫情給新興經濟體國家帶來的有關醫療領域的投資。
當前,發展中國家正在面臨著嚴峻考驗,人們在談論地緣政治沖突所帶來的風險與挑戰的同時,中美關系的未來走向也甚是牽動人心,中美兩大經濟體的政策外溢效應對發展中國家是利是弊?
對此,林建海表示,中美都是重要的經濟體,對於全球都影響深遠。未來,中美之間在某些領域肯定存在競爭,但同時也會有合作。中美都無法在不合作的前提下獨自實現快速增長。“當然,我們需要確認哪些領域有益於合作,一旦確認了可以協作的領域,我們就可以集中精力去發展”,林建海說。
挑戰面前,國際金融機構將如何為發展中國家抵御沖擊提供幫助?林建海認為有兩點亟待加強,首先是治理結構,要讓新興國家經濟體在國際體系中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其次對於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或會員國而言,更要保護好上述國際組織在金融上的優勢,從而促使它們發揮積極、正面的作用。
邁赫邁特·希姆謝克則認為,應該持續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以及其他國際金融機構的治理與改革,同時要讓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出更多的聲音,使它們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對於發展中國家未來的增長,應該避免第二次冷戰,合作與協作是未來的關鍵,新興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應該從過去的經驗和教訓中,從危機裡學習改革,因為改革不僅可以提高產能,還可以提升競爭力,激發創新,從而彌合它們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來源:國際金融論壇(IFF))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