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 南沙大有可為
12月4日,國際金融論壇(IFF)2022全球年會在廣州南沙舉行大灣區圓桌會議,圍繞“新格局、新模式、新動能:國家戰略和《南沙方案》背景下共建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的議題展開討論,財經政要匯聚一堂,坦誠交流,以各自的真知灼見,助力大灣區建設國際金融樞紐。
南沙金融領域創新成效顯著
今年6月國家出台《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賦予南沙“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的新定位。當天的圓桌會議,廣州南沙區人民政府區長吳揚在致辭中說,金融是經濟的血脈,近年來南沙發揮重大平台優勢,開放優勢和政策優勢,大力推進金融領域創新發展,灣區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窗口建設成效顯著。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金融業增加值約130億元,同比增長14.3%。
目前,南沙高端金融業平台加快集聚,落戶金融企業近7000家,其中持牌法人金融機構15家,佔全市的四分之一。挂牌成立的廣州期貨交易所,落地國際金融論壇,上交所資本市場服務大灣區基地,中國風險投資論壇等重大平台,金融服務功能持續增強。
金融開放走在全國前列,獲批全國首批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發試點,業務規模破百億美元,跨境人民幣結算量超6000億。近三年來平均增加值達16.8%,開設FT帳戶超6000戶,FT全功能資金池已開設超160個,匯集境內外企業超450家,金融改革開放實驗田作用彰顯。
同時,特色金融蓬勃發展,獲批全國首批氣侯投融資試點。廣州航交所交易規模穩居全國第二,成為大灣區最大的飛機、船舶租賃聚集區,塑造出跨境金融、融資租賃、航運金融、綠色金融等8大特色的金融名片。金融活水賦能實體經濟,助推南沙實現高質量發展,“十三五”期南沙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兩位數增長,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跨過2000億元大關,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0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00億元,規上工業產值超3400億元。今年1-9月份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9%,規上工業產值怎樣12.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3.7%,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58倍,多項指標增速居全市的前列。
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
按照《南沙方案》,南沙要更進一步成為對世界開放的金融中心地點和制度開放的平台,如何讓金融助力大灣區的經濟發展,自貿區在金融創新當中能夠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廣州南沙開發區管委會總經濟師林少禮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支持南沙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加快建設大灣區國際航運、金融和科技的創新功能承載區,要求著力發展航運金融、科技金融、飛機船舶租賃等特色金融。
綱要明確,南沙將發展特色金融業務,服務實體經濟績效增強,立足南沙經濟社會特色和產業布局,形成跨境金融、航運金融、綠色金融、金融科技、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股權投資、期貨交易等八大特色的金融板塊。全國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實施以來,實施業務筆數達到4241筆,交易金額達到104億美元,6家企業獲批QFLP試點,獲批額度超過155億元人民幣,有效打造綠色金融服務生態城市發展示范樣本,累計完成238架飛機和90艘船舶租賃業務。
林少禮說,南沙將深化粵港澳深入合作,建設金融服務重要平台,打造金融改革策源地,創新金融業務蓬勃發展。以獲批跨境金融創新、特色金融發展、營商環境建設等領域的創新政策試點為契機,加快推動落實金融領域,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各項政策措施,扎實推進自由貿易賬戶、外匯管理改革、國際航運保險稅收優惠、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等試點工作,持續激發創新政策試點帶動效能,目前累積落地80項金融創新成果,近40項入選國家、省市金融創新案例或試點。
大灣區金融發展優勢明顯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金融樞紐,涉及到內地和香港、澳門三地的融合、協調和合作。IFF 副理事長、香港財政司前司長、南豐集團董事長及行政總裁梁錦鬆著重強調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的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9市加上香港和澳門,經濟總量跟人口可以比擬歐洲一個比較大的國家,而且粵港澳大灣區9市和港澳產業和經濟的功能都非常互補,而且對外的聯系很強,這個正符合國家提出的‘內循環為主,國內國外雙循環’的方向。”梁錦鬆說。
梁錦鬆希望,在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的基礎上,逐步放大大灣區內人民幣跨境使用的規模和范圍。大灣區內銀行機構可按照雙方的規定開展跨境人民幣的交易,人民幣遠期外匯業務,以及與人民幣衍生的業務,理財產品交叉代理銷售業務。
第三支柱個人養老保險將成風口
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在本次會議中指出,第三支柱個人養老保險在我國的比例較低,未來會有巨大潛力,而第三支柱個人養老產品的發展離不開財富管理和資本市場,這對於南沙開放金融業平台具有重要的意義。
周延禮建議,各方要加快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步伐,加快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建設的步伐。要進一步完善財政稅收政策,在個人養老金試點過程當中要探索EET或者TEE的納稅安排,讓不同的收入人群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選擇。政府在每年的財政安排時,對弱勢群體尤其是靈活就業、新業態人員考慮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以減少他們的繳費壓力,可以鼓勵到更多人參與到養老保險當中來。另外,財政同稅務部門對於參與的金融機構要制定專門的個人養老金會計標准,包括增值稅的政策。
針對共建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這一課題,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白鶴祥、廣東監管局副局長陳曉勇、廣東証監局副局長黃王侯、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邱億通等嘉賓均在發言中進行了深入全面的討論。此外,圓桌會議前還進行了IFF與廣州南沙共建跨境理財及資管中心戰略協議、IFF全球綠色增長中心戰略協議的簽約儀式。
(來源:國際金融論壇(IFF)官方網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