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推進黃河流域工業綠色發展系列解讀之三

降碳減排持續推進 黃河流域工業綠色發展在行動

2022年12月15日10:0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2月15日電 (王紹紹、實習生施懿芝)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印發《關於深入推進黃河流域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瞄准“十四五”期間黃河流域工業綠色發展主要目標,聚焦調整產業結構布局、水資源集約化利用、能源消費低碳化轉型、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提升、產業數字化升級等5個重點方面,提出14項具體任務。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劉國華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介紹,《指導意見》內容豐富、邏輯嚴密,既有明確目標也有具體舉措,是深入推進黃河流域工業綠色發展的行動指南,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久久為功

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手抓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黃河保障了全國12%的人口、17%的耕地以及流域內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安全,還承擔了河北、天津、膠東半島等地區的供水任務,是我國西北、華北地區的生命線。

但受地理條件等制約,黃河流域一直“體弱多病”。黃河流域生態脆弱區分布廣、類型多,上游的高原冰川、草原草甸和三江源、祁連山,中游的黃土高原,下游的黃河三角洲等,都極易發生退化。沿黃各省區高效協同發展機制尚不完善,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高。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復興和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千秋大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十四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重點針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脆弱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水資源短缺和開發利用的矛盾、產業布局粗放和可持續發展的矛盾等突出問題,按照黃河流域生態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堅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要求,持續推動由黃河源頭至入海口的全域科學治理,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的實施。

劉國華認為,《指導意見》與已出台的各規劃方案有機銜接,為“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深入推進黃河流域工業綠色轉型,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步前行,制定了系統的實施路徑。在目標上,《指導意見》也一脈相承,突出了黃河治理科學謀劃的特點,為未來五年黃河流域工業綠色發展描繪出了美好的藍圖。到2025年,通過提高黃河流域工業綠色發展水平,使黃河流域產業結構和布局更加合理,傳統制造業能耗、水耗、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劉國華表示,這些目標的順利達成是確保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落地落實的重要體現。

立足實際

調整黃河流域工業綠色發展產業布局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礎工業基地,以高污染、高耗水、高能耗的傳統產業為主。劉國華表示,“三高”傳統產業嚴重制約了黃河流域工業綠色發展,推動黃河流域工業綠色發展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立足實際、逐層突破、持續推進。

《指導意見》明確了黃河流域未來的產業布局和發展方向,堅決遏制黃河流域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產業項目盲目發展,構建適水型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充分考慮黃河流域地區與產業分布特點,推動黃河干流沿線分散企業園區化建設、能源基地綠色化建設、工業產業集群化建設,利用能源消費低、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的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帶動新產業。

《指導意見》強調了各重點方向的技術引領和標准體系建設。在水資源集約化利用、能源消費低碳化轉型、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提升方面,重點對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技術、新型綠色低碳材料技術、二氧化碳捕集與資源轉化技術、清潔能源技術、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技術等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努力提升重點行業技術裝備規模化、綠色化、智能化水平。同時,要發揮水耗、能耗、碳排放等標准體系建設和應用的引領作用,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建設工業綠色發展相關標准,推動黃河流域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率先達標。

劉國華表示,《指導意見》提出通過打造一批節水龍頭企業、能效領跑者企業、綠色制造標杆企業,以點帶面推進節水低碳技術在黃河流域工業綠色發展中的應用,將對黃河流域產業新格局的形成具有很好的示范推動作用,對於加快黃河流域工業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持續推進區域可持續發展,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數據共享

信息技術提升區域產業管理水平 

科技革命帶來數字化轉型契機,數字化技術已經重塑交通、環境、行政等多個行業的發展動力和治理模式。《指導意見》強調,要將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深化生產制造過程的數字化應用,賦能綠色制造。依托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推進黃河流域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綠色升級,降低數據中心、移動基站功耗。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新建大型數據庫電能利用率降至1.3以下,積極創建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充分利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5G等信息技術提升黃河流域能源、資源、環境管理水平。

劉國華表示,將數字化、智能化與工業發展綠色化有機融合,賦能環境保護與產業升級,對推動黃河流域內工業企業節能增效、降碳減排的綠色發展,以及提升區域產業管理水平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責編:孫紅麗、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