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冬交會探館:看“第一生產力”如何強農興農

2022年12月18日08:53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新華社海口12月17日電(記者涂超華、吳茂輝)歷屆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見証了海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之變。正在海口舉行的2022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上,眾多先進的農業設備和技術、特色農產品的種子、種苗等與客商和觀眾“零距離”接觸,讓大家感受到“第一生產力”強農興農的蓬勃勢頭。

  這是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展示的石斑魚品種。新華社記者 吳茂輝 攝

  走進本屆冬交會開設的科技強農館,濃濃的“科技氣息”扑面而來。在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展位,一條重380斤、體長2.3米的鞍帶石斑魚標本吸引了眾人圍觀。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副院長陳傅曉正給訪客們介紹研究成果。“石斑魚小的時候是‘女的’,長大了才會變成‘男的’。”陳傅曉打趣地說,石斑魚雌雄同體,雌性先熟,為此,該院通過人工誘導石斑魚性逆轉和產卵前培育等技術手段,解決石斑魚雌雄親魚成熟不同步的問題。

  近年來,該院相繼攻克了鞍帶石斑魚、棕點石斑魚、豹紋鰓棘鱸等多種石斑魚的人工繁育技術,為海南石斑魚選育后大規模養殖轉化創造有利條件。

  數字農業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有效手段。冬交會上,智能化設備、農業數字化平台、農產品溯源等一系列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的新業態、新技術集中展示。

  無人值守的實驗室裡,基於特殊技術定制的機器人來回“走動”,機器臂來回擺動精准取放精密物件,獨自完成高通量測序工作。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展出的Hyper-seq技術,在大規模群體資源測序的基礎上,打造一套從樣本採集到建庫測序,再到數據分析的全基因組選擇育種體系,指導新品種的選育,加速育種產業發展。

  “在成千上萬的種子材料中精准做出選擇,並提前預測種子以后長成什麼樣子,不僅僅降低育種用地成本,還大大提升育種效率。”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副院長夏志強說,該技術的發明,實現從依靠育種人的“經驗育種”向依靠人工智能的“精確育種”的轉變。

  12月15日,觀眾參觀世界熱帶水果之窗展台展示的熱帶水果。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科技賦農,數領未來。在中電科國海信通科技(海南)有限公司展館應用系統區,一個未來農場數字沙盤模型映入眼帘。依托部署在沙盤中的各種傳感節點和無線通信網絡,沙盤向參觀者生動還原了未來農場從選種、育苗到生產管理、銷售、物流配送、質量安全溯源等產、供、銷的農業工作場景。

  “這個未來農場模型,是基於數字生產、環境治理、產業協同三大板塊,搭建的集農業生產、精深加工、倉儲物流、展示展銷、電子商務等綜合配套服務於一體的新興產業化發展模式,整合全產業鏈資源要素,實現鄉村產業振興與農民增收致富。”中電科國海信通總經理張升榮說。未來,公司將把科技成果充分融入應用場景中,打造可復制應用樣板工程。

  良種配良法,既要品種創“芯”也要農技創新。植保無人機、打藥無人機,展館內不少展位展示的農業無人機,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圍觀。

  “無人機是高智能的噴霧器,配藥一關尤為關鍵。我們不僅賣無人機,還要培養出一批懂經營管理、會用藥的農業技術員,助力農村農業發展,今年我們還帶來了這幾款最新的農業無人機。”在海南朋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大疆農業無人機展位,該公司董事長鄭綿朋正在介紹。

  “展會第一天,一大早就賣出了兩台。”鄭綿朋說,如今種植不同品種果樹的果農,都在買無人機打藥。截至目前,大疆無人機在海南相關作業面積已近1000萬畝。下一步,公司將加大推廣力度,引領海南果樹管理新潮流,更好地服務農村農業,服務社會。

  這是12月15日在2022年冬交會科技強農館展示的植保無人機。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基於AI機器視覺技術,每小時精准點苗50萬尾的魚苗計數器﹔讓果實瑕疵無處隱藏、酸甜度一目了然的水果高速分揀機﹔60多項專利加持,水產養殖零化學藥劑消毒殺菌……探訪本屆冬交會,一項項農業科技產品和技術令人耳目一新,讓參觀者感受到滿滿的科技感。

  科技讓農業生產改變了模樣。熱鬧的冬交會展示著科技賦能農業發展的力量,讓人看到了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

(責編:王仁宏、楊迪)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