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積極推行“十五條” 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我國金融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平安銀行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牢記“國之大者”,矢志金融報國,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覆蓋廣度,著力推動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進入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沿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明的方向,平安銀行推出支持實體經濟“十五條”舉措,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表示:“要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計民生的初心,為‘新征程’打下‘開門紅’。”
科技金融創新賦能 護航制造業轉型升級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為助推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近年來,平安銀行緊跟國家戰略需要,錨定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領域的重點支持方向,做好制造業金融規劃布局,把好投融資投向、規模和質量,發揮好金融資源的杠杆引導作用,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突破關鍵技術、淘汰落后產能。
以該行推出的“數字貸”為例,針對有融資需要但缺乏抵押物、缺乏信用的制造業中小企業,平安銀行通過引入工業物聯網技術,在合理評估客戶資質、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幫助企業實現信用的有效變現,解決了制造業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不久前,上海某制造企業因業務需要,計劃採購激光切割設備,但採購會造成企業流動資金緊張。得知情況后,平安銀行以“數字貸”幫助企業解決了融資困難。企業負責人表示:“感謝平安銀行的‘及時雨’,相信有了這批新設備,我們的效益會越來越好。”
“與傳統制造業相比,這類企業未來成長性高,是制造業產業鏈全景的重要發展力量。”據該行工作人員介紹,為確保各項支持落到實處,平安銀行聚焦制造業重點客戶和項目,根據企業情況及業務需求,加大短、中期流動資金貸款、中長期項目貸款等授信支持﹔深入制造業產業鏈全景,挖掘生態客群場景金融需求,持續迭代融資產品及模式,提升融資可得性、普惠性﹔充分發揮集團綜合金融優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投融資服務。
創新設計業務模式 助推制造業綠色轉型升級
平安銀行聚焦綠色工廠建設、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等重大項目,創新設計業務模式,上線綠色金融線上化系統,把綠色發展的理念源源不斷地融入“血脈”,保持“進”的態勢、積累“強”的動能助推制造業綠色轉型升級。
三澳核電項目是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重點能源項目,6台機組全部商運后,年發電量將達到525億千瓦時,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1600多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300多萬噸,相當於造林11.8萬公頃,並將為區域內的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供給。了解到該項目的融資需求后,平安銀行通過總分聯動機制快速反應,為其提供了“鄉村振興”專項貸款,並給予30年期的長期項目貸款支持。
平安銀行還通過升級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突破新能源電站項目的前期融資模式,打造新能源電站資產交易平台,為大型央國企、能源集團、民營龍頭上市公司在可再生能源建設中提供綜合金融解決方案。同時持續健全綠色金融服務體系,通過開展客戶、產品、作戰“三張地圖”專項行動,推進綠色產業中堅客群長效經營和資產投放。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銀行及平安理財綠色金融業務余額1608.2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1.4%﹔該行綠色貸款余額1049.6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1.8%。
數字轉型降本增效 增強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是“關鍵變量”,也是“最大增量”。近十年來,平安銀行始終將科技定位於戰略發展的基建地位,積極運用數字科技能力,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為數字化經營提供有力支撐。
從“立柱架梁”到全面邁入“積厚成勢”新階段,頂層設計持續推動金融科技創新。2021年12月,工信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布《“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為智能制造發展提供了方向,平安銀行再次搶抓機遇,成立了電子信息與智能制造金融事業部,該行也因此成為業內唯一一家有六個行業事業部完整建制的銀行。
聚焦民生消費升級、國家自主可控等五大智能制造行業發展的邏輯主線,該事業部成立后陸續落地了一批典型項目,如華勝天成並購、東方國信IDC並購等。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數字化轉型大趨勢下,平安銀行堅持以科技賦能,從多個維度傾力支持智能制造。”
供應鏈金融一端連著傳統金融機構,一端連著實體產業鏈,為滿足鏈上企業多元化金融需求,平安銀行運用互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推出了以“平安好鏈”為代表的科技供應鏈解決方案,同時,該行還依托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科學技術構建“星雲物聯網平台”,目前已接入物聯網終端設備超2000萬台,支持實體經濟發生額超6400億元。
近年來,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走出去”,匯率波動、跨境融資等也成為這類企業需要面對的風險和挑戰。為幫助企業降低、防范匯率利率波動對收入、成本的負面影響,2019年平安銀行率先在業內推出可輔助企業開展避險決策的系統——“平安避險智慧平台”,直觀的對比分析便於企業客戶快速地挑選合適的避險工具。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該行表內外授信總融資額48743.0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2%﹔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不含票據融資的小微企業貸款累計戶數99.81萬戶,其中貸款金額在100萬元以下的戶數佔比近90%﹔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23.0%,高於發放貸款和墊款本金總額增幅15.2個百分點。
滴水隻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金融工作隻有承載人民的盼望、回應人民的囑托才能血脈暢通,企業隻有將自身發展與國家命運、民族復興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緊密相連,方能生生不息。
回首來時路,平安銀行時刻銘記回饋社會、報效國家的立業初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民族復興為己任的奮斗追求,更加積極主動將自身發展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踐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使命,以實干成績奮力走好新征程上金融“趕考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